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丧事斋饭 文/崔亚 崔兆咸

(0)

相关推荐

  • 【近日】七月里下河杂记 || 刘炳辰

    七月中,应好友之邀,前往里下河地区的中心--兴化小聚. 长久以来,苏北平原的铁路只有徐海线与新长线,使之饱受诟病.致使兴化至今未能有铁路通达,故先乘坐普速列车到盐城站,再转长途汽车到兴化汽车客运站.在 ...

  • 颍湄脞録︱斋巴子

    颍湄脞録 引言 颍水之湄的皖北颍上县,临淮跨颍.古往今来的颍上人,在这一片"胜似江南"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创造文化.特辟颍湄脞録,专门整理这一方水土上的各式民间小典故. 我一直不知 ...

  • 少林寺高僧午餐曝光,看到他们伙食,网友:想出家的心都有了

    文/涛声依旧 在如今这个无肉不欢的年代里,想想很少有人会对斋饭感兴趣吧,所谓的斋饭就是指出家人吃的饭,这种饭菜里面是没有任何的荤腥的,因此很多人对此都是难以下咽的,但是也有不少的人喜欢斋饭,甚至对此流 ...

  • 摄影:渔舟唱晚(潘长宏里下河地区和旅游时拍摄)

    2021年10月28日 第一幅和第二幅是我2020年春天,我专门来到了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的里下河地区,主要是溱潼.俞垛,兴泰,淤溪,叶甸,马庄等镇,这些地方都在通扬河以北,是正宗的里下河地区,这些地方 ...

  •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原文: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 孔子在办丧事的人家吃斋饭,从来没有吃饱过.孔子当天哭过,这一天就不唱歌. 解读: 先说说这句话和前文的关系.孔子在<雍也> ...

  • 苏北里下河的“招魂葬” 文/崔亚 崔兆咸

    苏北里下河腹部地区,曾有一相沿成俗的土葬法,即是昔无尸骨.今无骨灰的棺材下葬方式,名曰:"招魂葬". 当地人认为,人死后必须在阴间有个固定的安身之处,灵魂才不会飘落到荒郊野外,遭受 ...

  • 里下河为亡灵点“神主” 文/崔亚 崔兆咸

    在历史上,江淮之间的运河曾称里运河,又称里河,而大体上与范公堤平行.位于范公堤东侧的串场河则被称之为下河,介于里河与下河之间的地区,遂被称为"里下河",面积超过1.35万平方公里. ...

  • 荒唐陋俗:抢斋饭 文/崔亚 崔兆咸

    江苏建湖县有一种风俗:年高者逝世后,丧家应向亲友.邻里发寿碗,此曰"丧者子孙发达长寿兴旺":另给上门乞丐和邻里人满碗米饭吃,曰"吃斋饭". 此俗在本世纪50年代 ...

  • 昔瘟疫“拦往会” 文/崔亚 崔兆咸

    民国18年(1929年)秋初,苏北盐城曾发生过瘟疫大流行.据当时已记事的幸存者讲:那时哭声遍野,路上昼夜报丧的和赴丧的人流不断,荒地蒲蓆卷(孩尸)多得成患,田边道旁新坟激增. 时间不长发生" ...

  • 死人垫脚砖之争 文/崔亚 崔兆咸

    在苏北无垠的水乡里,民间丧事,古来关目甚多,每件事还都有它的名堂经. 老者死后,头垫布枕,寓意老人高枕无忧地西去:其用来固定脚的"后垫脚砖",美其名曰"金砖垫脚" ...

  • 牛文 | 江苏北沿江地区东部(通泰地区)的方言属性甄别

    方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本身就没有贵贱,同时方言在人群流动交流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论坛内某些网友关于方言的互撕已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拿自己并不熟悉的江北地区方言作引子,胡乱扣帽子,只是为了贬低对 ...

  • 先虐后甜的宅斗文:《崔氏玉华》

    崔氏玉华 作者:沈芳好 文笔★★★★ 故事★★★★ 特点:宅斗.先虐后甜.朝堂争斗.高智商男女主.唐朝背景 推荐理由:有些作者的文字自有魅力,读着读着就会陷进去,想要跟着女主前行,看她的悲欢喜乐,看她 ...

  • 论明清时期苏北里下河自然环境的变迁

    [乡土地理]彭安玉:论明清时期苏北里下河自然环境的变迁 2013-03-31 13:04阅读:525  虎墩崔氏驿站--崔一良 崔一良,东台人,盐城幼专副教授 关注 X 论明清时期苏北里下河自然环 ...

  • 郜灿 , ​张文国,崔连生三位老师作品欣赏

    感谢您关注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 投稿微信:CZJ690430 文学照亮生活! 作者简介 郜灿,高安人.笔名:岐烛.一枚阳光开朗的00后,曾被大师赞誉整个朋友圈就是各大平台的经典,被光阴的故事老师奖励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