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46):浅浮雕刻显轮廓 压地凸起辨真阳
相关推荐
-
古玉纹饰鉴赏技巧(减地阳纹)
古玉纹饰,是玉器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载体,也是鉴别古玉年份,真假非常重要的一个依据,纹饰的不同,更是玉器时代地域特征的重要表现,这种纹饰的不同,最大原因在于历史背景文化地域的不同和时间上不同所产 ...
-
石家河文化玉雕工艺
石家河文化玉器很多纹样都是减地浅浮雕,阳线雕很流行,而阴线刻纹却少见.前者常见于玉人头.玉虎头.玉飞鹰.玉凤.玉蝉.鹰首玉笄和各种装饰玉器(其上面的凸弦纹).后者仅见于少数玉蝉的阴刻卷云纹和涡纹.尖头 ...
-
高古玉良渚文化:良渚时期的玉器雕刻,纹饰,工艺详解
良渚玉器就是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玉器.这批玉器的雕刻纹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 良渚文化遗址频繁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玉器,其雕刻纹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尤其是那些细线阴刻,堪称微雕杰作 ...
-
顶级清代玉器,与君共享
无论是出土或传世的清代玉器,其本身玉质所产生的各种次生变化与高古玉相比也相对不是十分显著.仿制清代玉器不像仿制高古玉器那样必须从器形和包浆.工艺和材料.光泽和沧桑.斑蚀与沁色.生坑或熟坑等等方面下大功 ...
-
中国古代玉雕动物造型与工艺
中国玉器历史悠久,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玉器是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环等,距今大约 9000 余年.在这近万年的玉器发展历程中,玉器不仅是实用品和装饰物,而且在宗教.礼仪.政治道德观等诸多 ...
-
古玉学步(79):高清大图赏辨良渚真仿阴刻线
一夫之 5000年多前的良渚玉器,1毫米内刻画了3到5条线. 用的什么工具?肉眼如何微雕?简直不可思议,至今仍然是谜.所以良渚阴刻线依然是神秘的(图1). 图1-1 图1-2 图1-3 都不知其所以然 ...
-
古玉学步(106):相貌大致同 图辨真仿龙
静心观察真仿痕迹对比,仔细识得真仿细微差别. 两条玉龙,都是战汉风格(图1,为了便于表述和区别,下文将图1-1称为龙1.将图1-2称为龙2),如果单独呈现或者初步观摩,或者难以判断真仿或者难以从细节特 ...
-
古玉学步(129):打洼起棱出真阳 如琢如磨见真章
文化期制玉传承了旧石器时代的制石工艺--磨制,发展了旧石器时代的制石工艺--把"击打"发展成"切割":所以,文化期琢玉有个无法逾越的特征,就是--推磨. 文化期 ...
-
古玉学步(193):良渚刻线呈沧桑 附着沁蚀显包浆
良渚文化在工艺上的神秘之一就是良渚的阴刻线(参见<古玉学步(130):良渚文化阴刻线真仿揭秘>),良渚文化玉器的阴刻线带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特征(图1). 图1-1 ...
-
古玉学步(99):接砣精准显刚劲 些微偏砣微调整
一夫之 古砣工的刚劲与机仿工的绵软是因工具所决定的天然差别,无法改变(参见<古玉学步(85):痕迹软弱与刚劲皆因工具古与新>). 古砣由于人力的原因,每一砣(刀)留下的轨迹长度都是有限的, ...
-
古玉学步(107):高古玉阴刻线砣刀技法
一夫之 高古玉阴刻线砣刀技法带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对于高古玉的鉴赏者来说,把握这个砣刀技法的特征,对高古玉辨真识仿大有裨益. 高古玉的砣具阴刻线,在刀法的基础上形成技艺. (一)高古玉砣具阴刻线的刀法 ...
-
古玉学步(180):琢刻起样稿 或遗残留貌
原创一夫之2019-08-02 09:27:29 中华古玉文明的技术秘诀在于解玉砂的发现和运用(参见<古玉学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除了用砣具带动解玉砂的 ...
-
古玉学步(185):战汉玉剑具浅浮雕兽形纹饰的演进
原创一夫之2019-10-11 08:31:10 战汉时期流行玉具剑,玉剑具成为这个时代的玉文化符号. 战国晚期至西汉的玉剑具常以浅浮雕兽形纹为纹饰,此种纹饰往往配合器形与视点变化而设计不同的纹饰图案 ...
-
古玉学步(201):高古制玉工技多 细分阴线刻琢磨(上)
原创一夫之2020-04-08 10:01:19 高古玉制工实在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又因时间跨度之长.地域跨度之广而有纷繁复杂的差别.必须全面掌握高古制玉的工法系统,才能辨工于细节,否则难免见仁见智.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