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历尽磨难取到的经书一个字没有,孙悟空不干了
相关推荐
-
罗立群:小说中的观音形象(观音题材小说的类型及演变之三)
张大千绘观音 衡量一部小说是否成功,关键是看作品有没有塑造出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这决定一部作品有无生命力,能否永久流传. 考察观音题材小说创造的观音形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一个从虚幻到实在.从模糊 ...
-
邮说故事:澳门—《西游记》
方寸邮缘 <西游记>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的作品. 明代<永乐大典>中,有"梦斩泾河龙"的故事,作者吴承恩在此基础上编成了<西游记>一百 ...
-
七十五、论功行赏
取经结束了,虽然是残经,不过从一开始,重点都不是经.重点是取经人,以及取经人一路办的事. 再次回到灵山的取经队伍,虽然还没有任何职称,但是状态已经大大不同了.比如孙悟空,历经八十难,终于修成正果,成为 ...
-
孙悟空最让人为之着迷,最让人佩服的一句话,很经典,只有八个字
古往今来,有很多著名的人物,他们都有很多话留给后人,有些成为了千古名句,警示并教导着后人,这些话都很富含哲理,有时候让人读了流泪,有时候让人读了奋进,有时候让人读了拥有无穷的力量.这些话,就像浪里淘沙 ...
-
【江西】胡荣伟《读“西游记”有感》指导老师:曾桂珍
读<西游记>有感 定南县第四小学五年级 胡荣伟 在这个学期,我们班共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主要讲了唐僧一行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文中的孙悟空机灵敏 ...
-
唐僧为什么老拿孙悟空出气,因为他不敢得罪另外两个,道理很简单
当初如来给了观世三个箍儿,本意是想套在唐僧三个徒弟头上的,而观音只用了一个,自己却用了两个. 其实观音的地位在西游记中还是很高的,当初孙悟空被骗了带上紧箍圈,他见到观音就抱怨,说"你这个七佛 ...
-
西游记中的唐僧 只撒过两次谎 一次绝情 一次无义
西游记中的唐长老,前身是如来的弟子金禅子,投胎转世十次都是和尚,终于最后这一次完成取经大业.被封为紫檀功德佛.就是这样一个好人,一生中却撒了两次谎,而这2次伤得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第1次骗孙悟空 ...
-
西游记中,为何如来十分恐惧只出现过一次的乌巢禅师?
西游记中,如来绝对算得上是超级大牛之一,他的地位并不输于玉帝,算是和玉帝.太上老君等道家大佬平起平坐的,法力非常高强!作为佛家大佬,如来的修为已经到了最巅峰,可以算得上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然而他却十分 ...
-
南怀瑾老师致儿时好友林梦凡先生的亲笔信
南怀瑾老师在信中言: "我的事,非一般世俗中人所能了解,除非有一天能坐下写回忆录,至少可达百家言之谱,然后世人方得知其始末因由也.我亦年迈,常在身心煎熬中过日子,只是能忘身忘生为人谋,为 ...
-
南怀瑾老师讲述:什么样的女人才有福气?
南师说: 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此. 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满足.这就是饿鬼的心态.饿鬼的心态,怎么能感召到富贵呢,凡是饿鬼心态的人,往往是饥饿的状 ...
-
南怀瑾老师:你对一个想看相算命的人这样说,他一定认为你很准
人为什么要看相算命?俗话说"看相算命,心思不定",卜卦也是这样,假如我们在街上摆个卦摊,有人来卜卦,你可以大胆地说:"先生,你很有心事呀!"这句话一定灵,没有心 ...
-
南怀瑾老师:了解一个人,要鉴识他的器度和个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识人"的学问,有好几部书.汉末有刘劭的<人物志>.最近的有清代曾国藩的<冰鉴>.<人物志>,可视之为看相的书,也就是识人 ...
-
针灸大家王居易老师:心肌缺血取心包经,心律不齐取心经!
针灸大家王居易老师:心肌缺血取心包经,心律不齐取心经!
-
南怀瑾老师:内在没有一个中心,知识越渊博,思想越危险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这是子夏告诉学生做学问的道理.我们看到子夏教学生的这两点,真有无限的感慨.子夏说,一个人应该每天反省自己所欠缺的,每个人都有所缺乏的,不要认为自己有 ...
-
南怀瑾老师:这四句名言代表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
宋朝了不起的名儒范仲淹,在他<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流传万古.后世青年,有人把这两句作为读书做人的目的,且以济世救人为 ...
-
南怀瑾老师:读指月录不是读普通的书,不要被文字言语困住了
南怀瑾老师:读指月录不是读普通的书,不要被文字言语困住了
-
南怀瑾老师讲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南怀瑾老师讲十六字心法: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中国文化的重点,也是生命科学和认知科学的中心,有十六个字说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