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彦锋————浅绛山水的特点与技法

髡残《苍翠凌天图》85x40.5cm

浅绛山水,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没色技巧。即凡以淡红青色彩渲染为主山水画,统称浅绛山水。其方法是先用浓淡,干温变化之墨线勾勒轮廓结构变化之后,再施以淡的赭石,(或掺少稍失砂类)染山石,树木结构处。最后用淡花青类色渲染即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的淡彩山水画。

张大千 浅绛山水

特点

浅绛山水画素雅清淡,明快透彻,(芥舟学画编)中说:浅绛山水,则全以墨色为主,而其色轻重之足关矣,笔墨仍为画面构成的基础,墨色足后,略施淡彩,画面色调单纯统一,减少浓淡和轻重的变化,而其色多施与山石之上。

明代 沈周《临吴仲圭夏山欲雨图》

浅绛山水画的着色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填色法

在勾好的墨框内充填颜色的方法称为“填色法”。步骤是先勾好墨

线,然后在基本轮廓范围内填上赭色,填色位置在山石受光部位,再用赭色复勾之,这样山石有厚重的感觉。

黄晓汀 浅绛山水

嵌色法

浅绛山水画中的嵌色法主要是指在浓墨点、浓墨块的基础上嵌上朱砂、朱磦等暖色块或暖色点表现秋树、秋石等等,但这种着色法不宜过多。

赭墨融合法

此法赵望云诸前辈常用之,把墨(或浓或淡)与赭色结合(可先调好,也可在笔上融合),一般使用大笔画之,强调用笔要生动,痛快。另一种方法是用小笔勾、皴、擦同时进行,一气呵成,也可称之为“赭皴”。以上两种方法切忌用笔来回涂抹,也不要过多地添加修改,应达到两色同处,相融相渗而不相混,色中透墨,墨中含色,虚实浓淡溶融一气的神奇效果,方为恰到好处。

黄晓汀 浅绛山水

平涂法

又称平染,即为均匀涂色。不分浓淡及色顶变化的染法,这种方法也不需要两种或几种染色相互晕接碰撞。小面积的平涂易于掌握,但大面积的平涂,要做到匀细便有一定的难度。总之,设色方法很多,虽有各自名称程序和效果要求,但没有固定格式,而且浅绛山水画在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很快,诸多方法也正在研究尝试中,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我们妙用赭色,就一定会使传统的浅绛着色法焕发出时代的色彩

(0)

相关推荐

  • 黄公望山水解读

    在绘画风格上,黄公望崇尚自然,讲求写意.他注重师法造化,常常深入自然,细心观察自然界在风.雾.雨.雪.空气和阳光下的变化,捕捉四季不同的景色,探究深山幽壑古木泉流的灵性.他重视对景写生,强调对实际景物 ...

  • 清 龚贤传世名画赏析(1)

    龚贤(1618-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遗,号半亩,又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约在少时移居南京,曾一度迁扬州.泰州和海安.康熙五年(1666年)定居南京清凉山下,筑半亩园,栽花种竹,赋诗作画 ...

  • 聂彦锋——对山水的敬重

    第一.对山水的敬重 很多画山水的画家对山水画的着重点在笔墨的技法上,但我每一次在做山水之前,都对山水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崇敬之心和尊重感,其实这跟我们儒家的天人合一的观点有关系. 一个山的形成,从岩浆的喷 ...

  • 聂彦锋|以形媚避,以形写神——国画山水的造景与造境

    清代石涛有云:"搜尽奇峰打草稿".取景"深入生活,师法自然"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必要过程,也是山水画基本功训练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初学者锻炼绘画表现技法.搜集创作素 ...

  • 聂彦锋|嫣然流光

    随着春天脚步的临近,天气也渐渐变暖,仿佛便可以闻到春天的气息.于是乎,出门寻找春天的气息.走在疏林间,踏在山坡上,树木依旧枯黄,草色还是苍苍茫.只是感觉不到冬天的严寒,吹来的风亦不是那么恼人,感觉有了 ...

  • 流光溢彩,嫣然成境——聂彦锋花鸟扇面新作欣赏

    檀唇烘日,媚体藏风,花之喜也:嫣然流盼,光华溢目,花之醒也.花的性与情,是艺术创作中最迷人的韵味. 聂彦锋将以秋之韵时令之花,以其嫣红盛放之时,绘于扇面里. 在笔墨间,情趣里,以花之盛,花之喜的体悟, ...

  • 聂彦锋|写意花鸟习作——授课之思

    临近春节,近期授课以写意花鸟作为课程作业,虽说已过数日,却颇有感怀.尤其此间正值岁末.对于写意花鸟绘画的艺术学科而言,又多了一层不一样的意义. 古人每逢新岁多做<清供图>以示对新春的美好期 ...

  • 聂彦锋|荣落在四时之外 • 乱里世界

    一个僧人问北宋兴元府青悍山和尚"如何是白马境",此和尚回答道:"三冬花木秀,九夏雪霜飞." --引子 这里的语境是四季颠倒,时间乱置.对于中国绘画艺术对于时间的 ...

  • 聂彦锋|旧画拾遗·江村秋晓

    霜降过后的秋天,是物尽凋敝,寒意渐浓的荒寒之境.每每此刻,不免悲秋之意随景而入心.深秋的夜迷离.失景,叶尽秋黄后的稀疏.此间之境,最是值得回味的佳时.陈继儒笔下的深秋时夜的幽寒,而追朔时光,于丁酉年秋 ...

  • 聂彦锋|旧画拾遗——竹园小筑

    山居有四法:树无行次,石无位置,屋无宏肆,心无机事. 明·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写道: 山月江煙,鐵笛數聲,便成清賞:天風海濤,扁舟一葉,大是奇觀. 闲暇之余,阅览聂彦锋先生的画作,颇有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