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浓于水?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协作就越是紧密,协作越紧密,人与人间的关系维度就会越多越复杂。
关系通常可以分为熟人关系与陌生人关系,其中熟人关系的形成主要以婚姻作为纽带连接的亲情和以朋友作为连接纽带的友情为主。
亲人是上天赐予你的朋友,而朋友是你自主选择的亲人。
所谓亲情的建立,要么是有婚姻要么就是血缘,最终的根源还是婚姻。
就常理而言,在所有的关系中,亲情理所当然地应该是最为稳固且紧密的,然而,有时它却很容易就败给了权力或是财富等等。

亲情败给权力的例子太多太多,多到不胜枚举,放眼中外,你只需要翻开历史,历朝历代,哪一届权力的交接失去过残酷和血腥的杀戮?即使是表面上的禅让、世袭或和平演变,又有谁敢保证不是以背地里、私底下的兵戎相见为前提的呢?
而这些手持利刃者,恰恰正是那些最接近权力中心的人,也正是血缘最近的人,或是父子相残,或是手足相残,还有同姓的王侯之间的同室操戈抑或是外戚专权后的篡位谋逆等等。
因财富的继承及分配,导致亲人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甚至对簿公堂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
在中国的一个相对落后省份的某个小村庄里,生活着一群勤劳、善良、淳朴的村民,全村除了嫁过来的女性,没有一家杂姓。他们世世代代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耕生活,他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他们虽然日子过得都不算富裕,但也没有哪一个家庭会穷到吃不上饭,即使有,他们家也会很容易得到其他村民的无偿且无私的救助。
这个村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村规,无论每家每户,只要有人家婚丧嫁娶,一定是全村不落一家的齐聚一堂,出钱(俗称份子钱)的同时,还会义不容辞地出些力。这个村规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总之,就这样世世代代地延续着、被村民们默默地遵守并执行着......
直到改革开放后的有一天,有人开始走出了村子,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开始了外出务工的生涯,这其中也有头脑灵活者,开始从小买卖做起,逐渐做大做强。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一直坚守在村子里,除了在周边打些零工以外,大部分时间还是继续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安稳、本分的生活。
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村民之间逐渐有了贫富差距,也因此有了”阶级“,有钱的人不仅富可敌村,还在所在的大城市,混到了有车有房有企业的成就。而没钱的人,虽然与自己纵向的比较也算是相对富裕了,但总是整体过着为钱所困的生活。
身价有了差距,自然而然地人与人之间也就有了隔阂,穷人总是以不想“高攀”为由,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自尊心,用实际行动,与有钱人保持者距离。而有钱人也总是以没有共同话题,不在同一个频率为由,也在有意无意地和穷人保持距离。
然而,这种距离感,放在了一个大家庭里的亲兄弟之间,就很难把握与拿捏啦。
就像在这个村子里,有一家弟兄四人,按照财富划分的话,老大和老四算是有钱人,而老二老三就是穷人。在他们父亲从生病到去世的两三年间,弟兄四人的隔膜与矛盾也在不断地被加深和激化。
父亲的治疗方案无法达成统一,治疗费用无法形成共识,再到后来父亲的丧葬仪式更是无法使每个人都满意,再后来就是父亲去世后的财富分配,其实也谈不上什么财富,无非就是父亲名下那少的可怜的宅基地和可耕地。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就是兄弟间反目成仇、形同陌路。
没多久,老二的儿子要结婚了,按照村规,自然是全村人全数到场祝贺,不同的是,这次唯独缺席了两位最亲的兄弟的到场,更是缺少了他们的祝福。

就一个家族而言,最大的不幸莫过于最亲的人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
有血缘关系的亲情,它一般不受某一个个体的自由选择,它往往是被动接受,它是一种生物属性,通俗地说一出生就已注定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同时,你与周围的亲人的亲属关系也已注定。
当然,在你逐渐长大成人后,你开始有权力选择是更加珍惜它、呵护它、包容它,还是无视它、逃离它、摧毁它甚至是践踏它。
无论如何选择,血浓于水的事实或终究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