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谋讨高丽(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

(0)

相关推荐

  • 威望不足?王莽利用他人钱财,塑造自己的威望,手段高妙

    [出处]资治通鉴第三十五卷 汉纪二十七 [原文]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流亡.王莽白太后:宜衣缯练,颇损膳,以示天下.莽因上书愿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付大司农助给贫民.于是公卿皆慕效焉,凡献田宅者百三 ...

  • 隋炀帝、唐太宗为什么拼了命都要打高句丽?

    在这里我必须要为李世民和隋朝二帝"洗白",从隋文帝杨坚发兵三十万进军高句丽,到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失败,以及李世民和李治也对高句丽的不断征战,并非传闻中这些 ...

  • 唐朝毁于藩镇,李世民为何要立藩镇?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在没有和大臣们商量的情况下,直接发了一道让人惊掉下巴的诏书:分封14位开国功臣为诸侯,名为"世袭刺史". 这道诏书大意是这么写的: 朕凭借上天的护佑.功臣的 ...

  • 郭孝恪平焉耆(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六)

    焉耆国明里是大唐的属国,暗自却归顺西突厥,西突厥大臣屈利啜为自己的弟弟娶焉耆王的女儿为妻,从此焉耆对唐朝的贡赋多有缺漏.安西都护郭孝恪向朝廷请求率兵讨伐. 于是,唐太宗降诏任命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 ...

  • 程文振答太宗(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五)

    唐太宗听说洺州刺史程名振善于用兵打仗,便召见了,赞扬他才思敏捷并问以方略,太宗说:"你有将相之才,朕准备要重用你.(卿有将相之器,朕方将任使.)"程名振失礼未拜谢,太宗假装恼怒以观 ...

  • 岑文本轶事(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四)

    贞观十八年八月丁卯(二十六日),朝廷任命散骑常侍刘洎为侍中,代行中书侍郎职务的岑文本为中书令,太子左庶子中书侍郎马周暂时代理中书令. 岑文本官官拜中书令后回到家中,不但不喜反而面有忧色.他的母亲问他是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二)

    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居多数,犯颜强谏的人非常少,如今朕想要听到朕的过失,诸位应当直说,不要有所隐瞒.(人臣顺旨者多,犯颜则少,今朕欲自闻其失,诸公其直言无隐.)&quo ...

  • 唐太宗评论诸臣(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三)

    唐太宗对司徒长孙无忌等人说:"人苦于不能自知过错,你可以对朕真说朕所犯下的过错.(人苦不自知其过,卿可为朕明言之.)"长孙无忌答道:"陛下的文德武功,是我们这些人怎么赶都 ...

  • 唐太宗翻阅起居注(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七)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曾对以宰相身份监修国史的房玄龄说:"前代史官所记之事,都不让君王看,这是什么原因?(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房玄龄答道:"史官不虚饰美 ...

  • 唐太宗怒毁魏徵碑(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六)

    起初,太子李承乾失德,唐太宗李世民私下对中书侍郎兼左庶子杜正伦说:"我儿子如果只是脚有毛病倒也没什么,如果他疏远贤良,亲昵小人,你要详加观察.如果你教诲不了,就来告诉我.(吾儿足疾乃可耳,但 ...

  • 唐太宗论和亲薛延陀(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五)

    薛延陀部落真珠可汗派他的侄子突利设到唐帝国行聘礼,拟献马五万匹,牛和骆驼一万头,羊十万只.突利设到了长安后献上这些贡品.太宗亲临相思殿,大宴群臣,设立十部乐曲,突利设再次行礼祝寿.太宗大喜,给了突利设 ...

  • 唐太宗再立太子(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三)

    皇太子李承乾获罪被幽禁后,魏王李泰便每天进宫侍奉太宗,太宗当面许诺立他为太子,岑文本和刘洎也劝太宗立李泰:长孙无忌则执意要立晋王李治.唐太宗对身边大臣说:"昨天李泰投到我怀里对我说:'我到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