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惨败有隐情,赵国错失三大机会,秦昭王、赵孝成王庙算见高下
相关推荐
-
讲述不一样的长平之战:这三点所谓“常识”,其实都该重新探讨
秦军 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的一场大战.两千多年来,历代兵家.学者都极关注此役,对其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系统深入,一些结论也逐渐成为"常识",比如白起的坑杀,赵括 ...
-
战国后期唯一能跟秦国掰掰手腕的赵国,是怎样逐步走向灭亡的呢?
赵国是秦王政扫灭六国,一统天下过程中最大的障碍,赵国国力雄厚,而且名将众多.赵国自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以来,一直是军事上较为强大的国家,秦国曾多次对赵国进行过打击,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 ...
-
长平之战的谜团:纸上谈兵的赵括是个替罪羊吗
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赵孝成王派军队接收了上党.秦国派左庶长王龁围住上党.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 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于是 ...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打败30万秦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发生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国力比拼之战,此战以赵国的全军覆没告终.赵军战死5万,投降40万.这40万人,除了年幼者200多人被释放,其他人皆被白起坑杀. 长平之战对赵国构成了致命的 ...
-
长平之战后,赵国精锐损失殆尽,是怎样自救、得以延命三十多年的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长平一战让强大的赵国损失了绝大部分主力部队,濒临于亡国的边缘,按道理秦国只要再加把劲就能灭掉赵国,但是赵国却坚持了下来,然而事实上长平战争是公元前260年结束的,而赵国 ...
-
长平之战时,赵国为什么不派乐毅、田单、蔺相如、李牧出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中后期最关键的一场战役,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赵国累计被斩杀士卒约45万,元气大伤.我们不禁感慨,如果不是廉颇.赵括来挂帅,赵国有没有机会取胜呢?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乐 ...
-
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秦国趁机想要灭亡赵国,为何铩羽而归?
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 背景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命 ...
-
长平之战,赵国的名将除了廉颇和赵括,难道再无别人能用了吗?
在秦赵长平之战中,双方都用上了倾国之力,最后赵国成年男子尽丧,而秦国也是惨胜.有人说赵国之所以会失败,赵括是第一负责人.因为他自己的战略失误,使仅次于秦国的战国第二大国赵国一落千丈. 在长平之战前期, ...
-
如果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白起,最后谁会赢?
至少可以保持相持,最后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我想了解战国时期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 ...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大家都知道,赵国败于秦国.最后赵国四十万士兵,也被秦国名将白起给屠杀殆尽.可是,按理经过说这样一场决定两国生死的战略决战后,赵国几乎是损失了全国将近八成的士兵,实力大 ...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2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后,秦将白起一战灭赵国长平军45万人的战绩,震惊六国,但随后,秦为灭赵发动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又让秦军付出近二十万人的伤亡狠狠打脸了秦国.得知此消息的秦昭王怨恨白起不肯领兵攻打邯郸,他一怒之下派 ...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打败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邯郸之战却在公元前257年,李牧痛扁匈奴大约在公元前245年.也就是说,赵国在长平之战后,获得了3-15年的修复期. 长平之战硝烟未落,"人屠"白起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