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爷爷科举作弊未遂,被判了个秋后问斩
相关推荐
-
鲁迅搬家:穷人的穷是真没东西,富人的穷,扫扫地缝子还能吃三年
"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 ...
-
父亲的背影
1881年,绍兴,一个哭声极大的娃娃呱呱坠地. 千里之外的京城,孩子爷爷给这位长孙取名"樟(zhang)寿",小名叫"张". 以张为名,是一种政治态度. 孩子爷 ...
-
鲁迅先生是“考研舞弊案”的受害者
(1)舞弊入刑判罪 2019年9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对外发布 <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按照"两高"司法解释: 1. ...
-
古代死囚“秋后问斩”有什么说法?古人在等什么?
相信很多朋友和笔者一样,不明白古代处决死刑犯一定要等到秋后问斩,也知道他们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但从来没有真正去探究过. 最近翻阅一些史料,发现秋后问斩最早记载于<左传>:至于把执行死刑与 ...
-
鲁迅知识ABC|第三期 寻求别样的人们
1839年10月间的一天,新台门周家的门外传来一阵异乎寻常的喧闹声,两名会稽县的差役,高喊着"捉拿犯官周福清",径直闯了进来,--这时,事先得到风声的鲁迅和二弟周作人,为避免被株连 ...
-
古代“高考”科举作弊被发现怎么处罚?重则砍头
在古代,科举制度也成为主要的人才选拔机制.有人为了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作弊一事从古就有.可以说千年的科举史也是一部反作弊的历史. 隋唐时期,由于科举制度刚刚实行,如王维在考试前用诗文谒见公主请求关 ...
-
科举作弊斩立决,增加"违法成本",但"执法成本"增加更多
科举作弊斩立决,增加"违法成本",但"执法成本"增加更多 /// 违法成本高,违法行为就减少了? 当今无论求学还是找工作,几乎都需要考试,随着考试背后的利益,各 ...
-
鲁迅的爷爷的一封家书
前日,偶然翻出以前参观鲁迅故居时拍的照片,其中一张,是鲁迅祖父周介孚的一封家书.家书的后半节,是写给孙子们的: 把内容抄出来: 初学先诵白居易诗,取其明白易晓,味淡而永.再诵陆游诗,志高词壮,且多越事 ...
-
清代奇案:一只小兔进门,通判如有神,揭妒妾栽赃冤情,两人问斩
清朝咸丰年间,山东青州府知府刘西津,在任之时执掌政令,总领属县,审决讼案,稽察奸宄,治理地方均是法度森严.清明正直,因此颇有政声. 咸丰三年(1853年)年底,刘西津一任青州知府任满,眼看到了六十岁致 ...
-
因考研复试作弊,他爷爷被判了死缓
(1)舞弊入刑判罪 2019年9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对外发布 <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按照"两高"司法解释: 1. ...
-
同为文豪,郭沫若与鲁迅的水平究竟相差多少?两首七律,高下立判
对文坛稍有了解的人都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鲁郭茅巴老曹",不少人对这个排名都表示了质疑,主要是针对第二的郭沫若.像鲁迅.茅盾.老舍和巴金等等,都有比较著名的文学作品,可郭老什么都没 ...
-
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本应是状元,却因一句话得罪皇帝被判第四名
说起王安石,很多人都会想到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主持的新政.对于新政的评价,很多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一些人坚决反对,一些人坚决支持,当然也有像苏东坡一样的人,支持其中一部分可取之处,对另一部分反对,也正是因 ...
-
贡院与科举 “五色笔”防止作弊
清末光绪年间的科举考卷 科举时代的小抄 二十世纪初期的北京贡院,远处小楼为明远楼,是贡院最高建筑,用于监视考生.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莘莘学子经过十年苦读,即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 ...
-
科举1300年:一部令人震撼的古代科举考试作弊史!
科举1300年:一部令人震撼的古代科举考试作弊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