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动作的“太极”状态:武禹襄《太极拳解》集解(十)
相关推荐
-
话说太极拳|和、李学拳还有这样一段故事!98%的人都不了解!(连载)
和兆元学艺 第十七回 和兆元,生于1811年,卒于1891年,字育庵,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和彦方,精通中医内科,善治疑难杂症,在当地有一定影响.为使和兆元公能秉承家学,振兴家 ...
-
【玄渺问道&太极法说】重读武禹襄太极拳论...
[玄渺问道&太极法说]重读武禹襄太极拳论 须要从人,不要由己. 从人则活,由己则滞. 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 以己黏人, ...
-
武禹襄太极拳论
<太极拳解> 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 ...
-
《武禹襄太极拳论》(完整版)
<太极拳解> 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 ...
-
武禹襄太极拳理论
武禹襄<太极拳解> 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dào):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 ...
-
名家论太极 || 武禹襄和武式太极拳
武禹襄(1812–1880),武式太极拳创始人.姓武,名河清,字禹襄,号廉泉,河北省永年县人.祖辈世代传文习武,兄弟三人,两兄皆进士后任职.禹襄自幼习文好武,性孝友,侠尚义,乡秀才,廪贡生,侯选训导. ...
-
太极拳与太极操的界限:武禹襄《身法》集解(一)
太极拳与太极操的界限 一一武禹襄<身法>集解(一) 李新方 [原文]提顶,吊裆,裹档,护肫,含胸,拔背,松肩,沉肘,腾挪,闪战. [解曰]祖师<身法>一篇,语言文字极为精炼,内 ...
-
气敛入骨与敛入脊骨: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集解(四)
李亦畬书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 气敛入骨与敛入脊骨 一一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集解(四) 李新方 [原文]动牵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 [解曰]"动牵往来气贴背,敛入脊 ...
-
顿悟法门的五大心法秘诀: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集解(一)
武禹襄祖师 顿悟法门的五大心法秘诀 一一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集解(一) 李新方 [原文]解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存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静犹动 ...
-
武氏太极拳之:武禹襄体系形成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太极拳诞生
文/李通国 无疑,从流传的大量传说和技术看,太极拳技术古已有之.它们的名称五花八门,它们的技术或粗糙或精巧,但都若隐若地体现着现代太极拳的一些技术前身特点,我们不妨称之为,古式太极拳.可是,它们都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