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专题】看先生题词 学历史典故
相关推荐
-
弟子规/人生第一事
今天讲第二句"首孝悌,次谨信". 我们常常说"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其实这句话有问题.做人和做事本身是一体的,哪里有先后之分呢?诚然,作为个体的我们,有先学 ...
-
论语:子见南子,子路不说(6-28)
孔子去见南子出于什么目的.做了些什么,外人无从知晓.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正言相告,纠正子路的错误理解,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
-
【第331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6章》“寡其过而未能”是何意?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6章>"寡其过而未能"是何意? 14·26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 ...
-
孔子周游列国都发生了哪些事?
孔子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在古时候,他还算得上是一位旅行家.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去了不少地方. 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的鲁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一带.孔子在鲁国的仕途可以说是大起大落,在五十岁出头 ...
-
灾人者,人必反灾之
赏析 / 严勇 .音频 / 张佳 译文 伤害别人的人,别人必定反过来伤害他. 赏析 这是庄子讲不要伤害别人的一句话. 在<人间世>一文里记载了这么一段对话. 有一次,颜回向孔子道别.孔子问 ...
-
论语解读:富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开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也在其中了!靠不仁义的手段而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名言故事 在孔子心目中,仁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 ...
-
【第319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4章》怎样才能做到“人不厌其取”?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4章>怎样才能做到"人不厌其取"? 14·14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q ...
-
【第354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4章》公叔文子的所言、所笑、所取因何不使人厌恶?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4章>公叔文子的所言.所笑.所取因何不使人厌恶? 14·14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 ...
-
尾生抱柱,虚伪的守信人
<庄子>里记载了一个小故事,今人一般用来比喻信守承诺, 话说有个叫尾生的人,和姑娘约好在桥下相见,结果天下大雨,姑娘没来.雨越下越大,桥下水越漫越高,尾声却不忍离开,最后抱柱而死. 迂腐吗 ...
-
㊙看图轻松学历史——战国风云
战国时代的时间点 战国得名的依据 战国时代的特点 战国时代列国之间的战争成为常态 战国七雄的地盘儿和力量总是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但总体上是秦国在逐步增强和壮大 战国七雄的地盘儿和力量总是呈现此消彼长的 ...
-
㊙看图轻松学历史——春秋时代的风雨
春秋在周代的时间点和得名 春秋时代的特点 春秋列国 春秋形势 春秋时期阶级统治金字塔 春秋五霸之齐桓公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使齐国逐渐具备了称霸的实力 齐桓公聪明地搞了尊王攘夷,成功称霸 春秋五霸之宋襄 ...
-
100篇中华名人轶事,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一起读读看
纵览古今轶事,品读典故箴言: 传承中华故事,感悟人生哲理. 1.一鼓作气 [释义]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 ...
-
100篇中华名人轶事,历史典故(2),你知道多少,一起读读看
纵览古今轶事, 品读典故箴言: 传承中华故事, 感悟人生哲理. 51.秋毫无犯 [释义] 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语出] 汉 ...
-
学中医不得不学的历史典故
岐· 黄 ·学 · 社 让中医更美|更有趣|更加贴切生活 学中医不得不学的历史典故,今天岐黄学社学友会就给大家借此机会分享学习. 岐黄 公元前26-公元前22世纪时,黄帝是华夏族领袖,姓姬号轩辕氏.有 ...
-
看电影.学历史
看电影.学历史
-
王阳明究竟有多牛?看懂下面4个典故,就明白了“心学”的智慧
有一次,王阳明和朋友同游南镇,两人在山间散步,这时朋友指着岩间一丛花树问他:老王啊,你总说"心外无物",但你看这深山中的花树,清风徐来,它自开自败,跟我的心又有什么关系? 王阳明看 ...
-
【新微专题】换个视角看地理研学,原来这么有趣!
研学旅行中的地理视角--以南疆研学旅行为例 摘要:以南疆研学为例,对研学旅行地点选择.研学旅行交流方式.认知体验.认知冲突和认知方式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南疆:研学旅行:应用软件:地理视角:区域 ...
-
“四大”历史典故精简版,你掌握几个?必看...
"四大"历史典故精简版,你掌握几个?必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