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第十)

(0)

相关推荐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第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原文及注释 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披:开拓.]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越国第一任君主夫谭之子].允常之时,与 ...

  • 中国史上战争(25)越攻吴笠泽之战

    公元前478年,吴国大旱.越大夫文种见吴国饥荒,仓廪空虚,乃又倡议乘此时机灭吴.其建议之要点如下: (一)吴王仍积极以谋攻我,今故示息民不备,乃欲以懈我,我不可怠忽. (二)今吴民既疲惫不堪,在大饥荒 ...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文 / 子玉 吴王阖闾趁越国国丧兴兵伐越.越王勾践处变不惊,勾践以死士挑战吴军的锋芒.死士没有和吴兵短兵相接,死士只是在吴军面前大声呼叫直接抹了脖子自杀. 吴军被越军的奇葩行为立时震主,吴军还没反应过 ...

  •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第十)全文,翻译赏析

    勾践伐吴外传第十 勾践十五年,谋伐吴.谓大夫种曰:孤用夫子之策,免于天虐之诛,还归于国.吾诚已说于国人,国人喜悦.而子昔日云有天气即来陈之,今岂有应乎? 种曰:吴之所以强者,为有子胥.今伍子胥忠谏而死 ...

  •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第七)全文,翻译赏析

    勾践入臣外传第七 越王勾践五年五月,与大夫种.范蠡入臣于吴,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临水祖道,军阵固陵.大夫文种前为祝,其词曰:皇天祐助,前沉后扬.祸为德根,忧为福堂.威人者灭,服从者昌.王虽牵致,其后无 ...

  • 第五十四战:夷陵之战(2)伐吴的逻辑链条,两头堵的无奈选择

    早在220年年底,曹丕刚篡汉后,蜀中就流传出了一个大新闻,献帝被曹丕弄死了. 刘备方一片哗然,跳脚骂街,与曹贼不共戴天! 实际上这则新闻报道严重失真,人家献帝活的好好的,而且在封国内还可以奉汉正朔和服 ...

  • 司马昭灭蜀之后十六年,司马炎才再度伐吴,为何魏晋迟迟不伐吴

    公元263年,邓艾偷袭阴平,兵临成都城下,刘禅率众投降,蜀国正式灭亡.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以贾充都督,六路大军南征东吴,第二年东吴正式灭亡. 历史上,夷陵之战后,孙权与刘备幡然醒悟,东吴与蜀国 ...

  •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第七)

    勾践入臣外传第七 越王勾践五年五月,与大夫种.范蠡入臣于吴,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临水祖道,军阵固陵.大夫文种前为祝,其词曰:"皇天祐助,前沉后扬.祸为德根,忧为福堂.威人者灭,服从者昌.王虽 ...

  • 曹魏诸将军职排名与都督区变迁十五,三路大军伐吴,魏吴三路统帅

    一.三路伐吴 图片来自网络 黄初三年(222年)九月,魏文帝曹丕率军首征东吴.魏文帝命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洞口,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围南郡,大 ...

  • 《史说三国》之五十六:魏文帝三路伐吴

    当初,魏文帝封孙权为吴王时,孙权曾答应送太子孙登入侍作人质,过后却一再推 故不送.文帝大怒,要讨伐吴国.太中大夫刘晔说:''孙权新近得志,上下齐心,而且有江 湖阻隔,不可仓促用兵."文帝不听 ...

  • 刘备伐吴失去的八大人才,他们若在,诸葛亮北伐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三国时期的几大战役,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赤壁之战成就了孙权和周瑜,夷陵之战则成就了孙权和陆逊.由此来看,东吴是三国时期魏蜀吴在大型战役中最大的受益者.而其他两大失败者,曹操相对而言还好点,刘备在夷陵之 ...

  • 吴中华:十二届国展创作谈

    书法报2020-07-13 20:51:59 笔:兼毫长锋 墨:红星墨汁 纸:魏晋风骨蜡染宣 砚:端砚 创作环境:书法工作室 我是一位老书法作者,写了几十年字,参加过一些大大小小的展览,也获得过一些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