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1唯圣知权乘时应变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1唯圣知权乘时应变 

题文诗:

周书有曰:上言下用;下言上用.上言者常;

下言者权.此存亡术,唯圣知权.言而必信,

期而必当,天下高行.直躬其父,攘羊子证;

尾生妇人,期而死之.直而证父,信而溺死,

虽有直信,孰能贵之?三军矫命,过之大也.

秦穆公也,兴兵袭郑,过周而东,郑贾弦高,

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间,矫郑伯命,

犒十二牛,宾秦师,而却退,以存郑国.

事有所至,信反为过,诞反为功.何谓失礼,

而有大功?昔楚恭王,战于阴陵,中目因擒,

养由基者,黄衰微者,公孙丙者,潘尫大夫,

相与篡之.王惧失礼,黄衰微举,足蹴其体,

恭王乃觉.怒其失礼,奋体而起,载而行归.

昔苍吾绕,娶妻而美,以让,所谓忠爱,

而不可行.是故圣人,论事之局,曲直与之,

屈伸偃仰,无常仪表,时屈时伸.卑弱时,

柔如蒲苇,非摄夺也;刚强猛毅,志厉青云,

非本矜也,乘时应变.适时权变,变以适情.

【原文】

昔者,《周书》有言曰:“上言者,下用也;下言者,上用也。上言者,常也;下言者,权也。”此存亡之术也,唯圣人为能知权。言而必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直躬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尾生与妇人期而死之。直而证父,信而溺死,虽有直信,孰能贵之?夫三军矫命,过之大者也。秦穆公兴兵袭郑,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郑伯之命,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

 故事有所至,信反为过,诞反为功。何谓失礼而有大功?昔楚恭王战于阴陵,潘尫、养由基、黄衰微、公孙丙相与篡之。恭王惧而失礼,黄衰微举足蹴其体,恭王乃觉。怒其失礼,奋体而起,四大夫载而行。昔苍吾绕娶妻而美,以让兄,此所谓忠爱而不可行者也。是故圣人论事之局曲直,与之屈伸偃仰,无常仪表,时屈时伸。卑弱柔如蒲苇,非摄夺也;刚强猛毅,志厉青云,非本矜也,以乘时应变也。

【译文】

以前,《周书》上有这样几句话:“经典之言,为臣下采用;权变之言,为君王采用。这经典之言说的是正常的道理;而权变之言说的是权变的道理。”这些关乎到国家的生存灭亡的学问,只有君子圣人才知道权变的道理。说话一定要恪守信用,约定的事一定要履行约言并付诸行动,这是天下公认的高尚品行。直躬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直躬检举证实了父亲的偷盗行为;尾生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但女子失约,而尾生为了守信约,站在桥下任上涨的河水淹死。正是直躬为正直而检举父亲、尾生为守信而被河水淹死,他们虽然正直和守信,但又有谁来推崇看重他们的行为?作战中伪造命令、假传军令,这是错误中最大的一种。但秦穆公发兵偷袭郑国时,经过东周向东进发,郑国的商人弦高恰往西去贩牛,在途中碰到了秦军,于是弦高假托郑国君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礼待秦军,使秦军以为郑国已知道这次偷袭计划而不敢贸然前进,只得撤退,从而保存了郑国,使之不至于沦为秦国的“殖民地”。

 所以说,当紧急事情来临的时候,你不知道权变,忠厚老实,反而会酿成大错,而像弦高那样欺诈一下倒能立下大功。什么叫失礼却反有大功劳?过去楚恭王在鄢陵与晋国交战,被晋将吕瞡射伤眼睛后被俘,这时楚国的潘尪、养由基、黄衰微、公孙丙冒死冲入敌军中将恭王抢出;而这时的恭王已吓得瘫在地上失去威仪,黄衰微为使恭王不失去君王的威仪,情急之中狠踢恭王一脚,恭王猛然清醒,并被黄衰微的失礼行为所激怒,挣脱了众人的搀扶而站立起来,于是四大夫簇拥着恭王上了战车逃了回来。

还有,以前的苍吾绕娶了个漂亮的妻子,就将妻子让给了兄长哥哥。这种“爱兄”方法和上进“忠君”的做法在通常的情况下是行不通的。但是知道权变的圣人就能根据事情实际情况,能随之伸缩俯仰,没有一定的可做不可做的框框,时而屈曲时而伸展。当应该柔弱时,他就柔弱得像蒲苇一样,但他这柔弱并不是慑于威势;而当应该刚强猛毅时,他就刚强猛毅得能气冲云天,但他这刚强猛毅也绝对不是狂妄骄暴。他的这两种态度均是为了应对时势的变化。

(0)

相关推荐

  • 【孔子箴言故事】修德正身——义以为质

    妤瑜说娱聊 2021-02-19 10:23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义以为质",意思是说:一个道德水平很高的人,对于事业,以合宜为原则,弦高犒军的故事,正是这一观 ...

  •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7见微知明观小知大

    题文诗: 物之相类,君所乱惑;嫌疑肖象,众所眩耀. 狠者刚愎,类知非知,愚者类仁,而非仁也, 戆者类勇,而非勇也.使人相去,若玉与石, 美之与恶,论人易矣.夫乱人者,芎藁本, 蛇床麋芜,此皆相似.剑 ...

  •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22以禨祥明重仁袭恩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22以禨祥明重仁袭恩 题文诗: 相戏以刃,太祖軵肘,以刃相戏,必为过失, 过失相伤,其患必大,无涉血之,仇争忿斗, 以小事自,内于刑戮,愚不知忌,故因太祖, 以累 ...

  •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21圣籍鬼神立禁推类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21圣籍鬼神立禁推类 题文诗: 俯入城门,醉者为进,七尺之闺;超江淮为, 寻常之沟;酒浊其神.怯者夜见,立表为鬼; 见石为虎;惧掩其气.况遇天地,之怪物乎? 雌雄 ...

  •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20真情适度俭约恒虚

    题文诗: 事或欲之,适足失之;或欲避之,适足就之. 楚有乘船,遇大风者,波浪至而,自投于水. 非不贪生,而畏死也,惑于恐死,而反忘生. 人之嗜欲,亦犹此也.齐盗金者,当市繁时, 至掇而走,勒问其故,何 ...

  •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9为善简易法禁躁欲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9为善简易法禁躁欲 题文诗: 穆公出游,右服失马,岐山野人,得之屠食, 穆公告曰:食骏马肉,人必饮酒,遍饮而去. 处一年与,晋惠公者,为韩之战,围穆公车, 梁由 ...

  •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8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8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题文诗: 古善赏者,费少劝众;古善罚者,刑省奸禁; 古善予者,用约为德;古善取者,入多无怨. 赵襄子也,被围晋阳,罢围而赏,有功五人, 高赫 ...

  •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6任以人力自修以德

    题文诗: 是故君子,不责备人,方正非割,廉直非切, 博通非訾,能文能武,而不以责.求于一人, 任以人力,自修以德.责人以力,事易偿也; 自修道德,其难为也,难为行高,易偿求澹. 夫夏之璜,不能无考,明 ...

  •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5人有厚德无问小节

    题文诗: 人有厚德,无问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小故. 牛蹄之涔,鳝鲔不生,蜂之巢房,不容鹄卵; 小形不足,以包大体.夫人之情,莫不有短. 其大略是,虽有小过,不足为累;若大略非, 有闾里行,未足大举.夫 ...

  •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4不以小过掩其大美

    题文诗:誳寸伸尺,圣人为之;小枉大直,君子行之. 周公也有,杀弟之累;齐桓也有,争国之名; 然而周公,以义补缺;齐桓公也,以功灭丑, 而皆为贤.今以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 圣王贤相.目中有疵,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