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淘气“的小孩儿

刚一上课,小聿就站起来,走到了老师的电脑前,像是在找什么。我正要从前面叫他回来,也要责备他随意下座位,突然像想到什么似的,走过去拉起小聿的手:“小聿回来吧,我们不粘了。”小聿跟着我乖乖地回来了,而一旁听着的人却不知道我们两个的对话点是什么。

几天以前,小聿的代币板被他撕坏了,下课的时候我没让他走,让他拿着代币板,我和他一起回班,先让李老师和陈老师看看小聿的“杰作”,然后让他拿着胶棒一点儿一点儿地把撕坏的代币板粘好。

今天小聿拿到的代币板又裂开了口,小聿就站起来,走到了老师的电脑前,像是在找什么。也就是我看到的情景。

他只是在找胶棒。

有人会说:“这是你猜的呀?”

是我猜的,小聿什么也没有说,站起来就是这些动作。因为他没说出来,所以我也不知道他的意图是什么。但他在电脑的柜子上找着什么让我坚信我的猜测是准确的,他在我叫他回来之后没有抵抗,没有发脾气让我坚信我的猜测是准确的。

我相信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表达的意义。

成成突然叫我一定有他想说的话,龚宝贝突然哭闹也有他想要表达的内容,只是我能力有限,无法读懂这深奥的语言,但这也是我的乐趣所在。很多人都认为教师的职业是日复一日地重复内容,特教老师的职业更被误认为如此。可我想说的是,我们谁也不知道下一秒孩子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谁也不知道同样的教学内容孩子也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就是我不觉得枯燥的原因,我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警醒“解读”这些行为背后的语言。

龚宝贝又哭了,小聿冲到他面前,拍拍他的手,很用力,龚宝贝哭的更厉害了,我拉过小聿,却也在此时读懂他的行为,那个我们以为在做一件不好的事情的小孩儿,其实他只是想说:“别哭了。”我想起了很早以前的一节课,龚宝贝哭的很伤心,坐在他旁边的小聿狠狠地用拳头捶在龚宝贝的胳膊上,王老师一把搂住小聿,我们都把这个行为解读为“坏”,其实他从那个时候就在表达啊,只是他不知道如何让龚宝贝不哭了,如何让他安静下来。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今天和陈老师交流的时候,她说小聿特别喜欢拧自己,狠狠地拧,就是因为别人觉得他很可爱,都没有会拧他的脸,但是人家拧的时候是轻轻地拧,到他那里就变成狠狠地拧了。小聿是不是看到我每次握着龚宝贝的手试图让他安静下来,或者拍着他的手臂说:“不哭了不哭了啊。”

那个“淘气”的小孩儿,我希望我可以安静下来,听懂你想说的更多的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