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胸
相关推荐
-
四十三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 这一条是太阳病误下,邪陷胸肺致喘,且太阳表证未解的证治. 太阳病为表病,未言伤寒还是中风,但不论伤寒或者中风,都应当解表,反用下法,属于 ...
-
三焦经脉解伤寒论37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小柴胡汤: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金·成无己< ...
-
赵永山伤寒讲义・大柴胡汤
一六二.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本条方证与第63条相同,唯诱因不同.经方之治在于观其脉证,审其如何逆于应有之"元真通畅"而施治.故原始 ...
-
太阳病,外证(此处指表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太阳病,外证(此处指表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原文44 [郑论] 按病当外解者,原不可下,下之则引邪深入,为害不小.病机果有向表之势,随机而导之,则得矣. [阐释]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2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字面意思是说:太阳病,外证依然存在,脉是浮弱的,治疗上依然需要通过出汗的方法,这时应该用桂枝汤一类的方剂. "宜"字说明不是 ...
-
三焦经脉解伤寒论(44)
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一.本条是42条,43条的综合症,在外证未解的情况,攻下了. 二.仲景医圣的辨证精神有以下3个方面: ①辨表里兼证,病以表证为主,应 ...
-
一起学经方之:小陷胸汤古代结胸病的专方,...
一起学经方之:小陷胸汤 古代结胸病的专方,有清热化痰通便的功效,适用于以 胸腹痛.疲黄粘稠.便秘为特征的疾病. [使用标准]心下硬满,按之则痛,口苦.吐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浮滑 [方剂组成]黄连, ...
-
伤寒论中结胸、小结胸、痞、支结到底是什么...
伤寒论中结胸、小结胸、痞、支结到底是什么...
-
“黑话”白云阁版伤寒经方(九)结胸证物语
昨天 盖湿者,弥漫雾露之气也, 饮者,贮于器中者也, 水者,洋溢四射者也 水饮物语 在伤寒经方中有个基本的课题,就是水,而水是隐含在六经中的暗线,到了杂病和六气之中都是当成一个专题来说.其实这些专题开 ...
-
吴佩衡讲伤寒论 | 结胸与痞证因何而得?大陷胸汤/丸如何使用?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词解: ①痞:即心下痞塞,按之柔软,间亦有痞硬者,但并无 ...
-
小陷胸汤——结胸与咳喘医案六条
11小结胸病(痰水结于胸间) 宗某,男,38岁.伤寒五日,发热头痛,自汗,胃脘微痛(素有胃病),前医误授承气(汤),致使心下容满,气促干呕,神昏不语.病者家属急请余往诊治,见患者双手叉胸,面容苦闷,喉 ...
-
结胸与痞闷医案六条——小陷胸汤
5小陷胸证--刑锡波医案 樊某,女,41岁,家庭妇女.病史:因肝气郁滞,心中烦闷,胃脘胀痛,奄奄似不相续.五六日后,胀痛延及胸膈,按之尤剧,饮食不思,心中烦热,舌苔黄腻,脉象沉弦.此乃肝中郁热影响脾胃 ...
-
经方应用之大陷胸丸医案|大陷胸汤|咳嗽|结胸|大陷胸丸
导读 结胸的又一证型.病人除热实结胸的基本症状外,突出"项亦强,如柔痉状",即指患者颈项部拘急不舒,俯仰不能自如,同时伴有发热汗出,有如柔痉病的症状.究其原因是水热互结而病位偏上所 ...
-
郝万山讲伤寒论文字版——第32讲 结胸证(3)
第32 讲结胸证(3).脏结证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仍然接着上一次谈到的结胸证来讲.我们上一次课的最后,讲到了大结胸证,病位偏中和偏下,或者见到"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伴 ...
-
表症误下致成结胸或发黄的病理治法 |《伤寒论》诵读「第149天」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①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②内陷,心 ...
-
伤寒论132,133条:大结胸病为什么下早了也不行,下晚了也不行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132)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133) 结胸证,脉浮大者,证明还有表证,大为虚,所以这个体质还不是太好,不能下,下之后邪陷胸中,而正气虚,所以这个时候邪实正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