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钟铭文

(0)

相关推荐

  • 一件非常经典的篆书之作!

    <阳信家钟铭>是西汉中期的一件铜钟,1981年出土于陕西兴平茂陵一号无名氏冢一号从葬坑中,现藏于茂陵博物馆.在这口铜钟的肩部宽带纹饰上,刻有铭文6行12字,为小篆体势,字形扁方.刻画凝重方 ...

  • 与秦诏版一脉相承的汉金文,都是经典之作!

    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8年)汉代政治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张盛.文化艺术得到长足发展,西汉时篆书仍为官方正体,但其地位受到隶书的挑战.西汉时期日用铜器日渐广泛应用,青铜器皿上多为素面,纹饰日 ...

  • 汉字漫谈(一)汉字演变

    同学们,大家好,第一讲首先讲一下汉字的演变历史.我们今天使用的方块汉字,是几千年间一步步地演变过来的.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汉字的最早祖先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那时候中国处于商朝时期.为什 ...

  • 汉代铜文上的金文,精致又好看,颇有装饰设计意味

     ②金文 在汉代,由于漆器.陶器的大量使用以及将铜用于铸钱的用途,使得铜器的数量为之减少.汉代铜器主要为日常实用的器具,器物铭文刊刻多于浇铸,内容多是器物所属,重量容量.纪年.吉语及监造工官名等,文字 ...

  • 与秦诏版一脉相承——汉代钟铭文欣赏

    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8年)汉代政治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张盛.文化艺术得到长足发展,西汉时篆书仍为官方正体,但其地位受到隶书的挑战. 西汉时期日用铜器日渐广泛应用,青铜器皿上多为素面,纹饰 ...

  • 汉代“张氏”铭文规矩镜上的“天圆地方”

    原标题:汉代"张氏"铭文规矩镜 汉代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汉代铜镜无疑是汉文化最具影响力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汉朝大部分时间国力雄厚.经济繁荣,手工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其 ...

  • 楚公逆钟铭文

    通高51.铣间28.8厘米,1993年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六四号墓出土,山西考古研究所藏.同墓出土八件一套.钟体长腔封衡.甬的断面呈方形,有旋和斡,旋饰目雷纹.舞部两面微下倾,饰宽带卷云纹.钲.篆. ...

  • 收藏殿堂 | 汉代古酒盛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必大捷”铭文解谜

    1995年10月,中国-日本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墓地发现的彩色织锦上织的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一时引起轰动.如下: 织锦上的文字"五 ...

  • 铭文延续至汉代谜化现象突出

    自周朝初期产生的描绘事物隐语铭文延续至汉代,谜化现象更为突出,很多铭文直接或间接描写事物的形貌,成为似谜的铭文.如果用谜语的格式进行改装,就成为了谜语作品.如: 汉刘向熏炉铭曰:嘉此正器,崭岩若山:上 ...

  • 王莽建立新朝的《嘉量》铭文欣赏 汉代金文

    ` 新莽嘉量"新莽嘉量"的历史价值:西汉王莽篡权后,改国号为"新",为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特别在"始建国"元年(公元九年),命人依照当时的大 ...

  • 师嫠簋铭文,56,钟

    铭文的第56个字是钟字,南屏晚钟的钟. 钟字在铭文的这个位置 钟字的演变 钟是个简化字,来源有二个:一个是鍾.一个是鐘,都是金字旁,另半边,一个为重一个为童,重和童的字形接近.简化后,这二个字合并为一 ...

  • 旧拓“虢叔旅钟”全形,纸本软片,所拓全形钲部和鼓左部铭文,共86字。

    旧拓"虢叔旅钟"全形,纸本软片,所拓全形钲部和鼓左部铭文,共86字,间有损泐.此钟为西周晚期编钟,相传清代出土于陕西长安河壖土中.虢叔旅钟原应有八件,前四件大钟,皆未全铭.后四枚小 ...

  • 汉代连弧纹铭文镜

    于燕 铜镜是中国古代照容的用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铸制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其图案和纹饰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