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糖名家糖尿病预防:它是糖尿病的“悔过期”,错过太可惜!
众所周知,血糖值不正常,代表着身体出了问题。但这并不等于得了糖尿病,很多血糖值高于正常标准的人,其实是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糖尿病前期。
虽然名字中有“糖尿病”,但是糖尿病前期严格来说不是一种病。它是一种状态,更像是广大糖友的“悔过期”。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好好利用,就相当于错过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逆转时期”。现在,“正糖名家”带你来一探糖尿病前期的究竟。
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关系
如今,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提升,普通人都应该高警惕。而糖尿病前期,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会经历的时期,且和糖尿病仅一步之遥。
研究表明:
糖耐量异常1年,有3%~10%患者发展成为糖尿病;
糖耐量异常5~10年,有67%患者发展成为糖尿病。
所以,要抓住这个关键的时刻。尤其是一些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要注意进行筛查,及时发现并进行调理。

这些人群一定要重视筛查:
1.超重或肥胖的人。
2.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也就是自己有患糖尿病的近亲,如父母或兄弟姐妹等。
3.经常久坐不动的人。
4.有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的人群。
5.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女性。
6.有过妊娠期糖尿病史的人。
糖尿病前期怎么判定?
糖尿病前期,从空腹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浆葡萄糖血糖的数值可以判断得出,共分为三种情况:
(1)单纯空腹血糖的调节受损(IFG):
空腹血糖>6.1mmol/L,且

(2)单纯糖耐量受损(IGT):
空腹血糖7.8mmol/L且
(3)单纯空腹血糖的调节受损(IFG)+单纯糖耐量受损(IGT):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高于正常值,但又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如何“逆转”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人群理想的控制目标,是将血糖水平逆转至理想的水平,可以采用以下这些方式。
01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处在糖尿病前期的人来说,生活方式干预是重要且安全有效的方式。不过,强化生活方式适宜于非老年的糖尿病前期。

首先,肥胖或超重者应将控制体重控制至正常水平,BMI<24,或体重至少减少5%~10%;其次,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500kcal,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最后,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分钟/周。
02进行血糖监测
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后,需定期看看血糖的变化情况,建议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至少每年去一次医院进行检查。其中,空腹血糖受损者主要检测空腹血糖,糖耐量受损人群重点监测餐后血糖。

如果是,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人群,至少每6个月去一次医院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并且,定期监测体重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03必要时,进行药物干预
不能够很好地执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人群,可考虑选择药物干预。如果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达6个月以上,而血糖仍控制不佳者,以及血糖不降反升的人,均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如果这些方式都无法“逆转”情势,应尽力拉长自己处在糖尿病前期的时间,力争阻止或延缓发展为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