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涛:喜马拉雅的丝绸之路与古国风俗考——时代背景与考古新证
相关推荐
-
倒骑羊的小羊仔
倒骑羊的小羊仔
-
吐蕃“剖尸”习俗与青海远古文化 “二次扰乱葬”对比研究丨李智信
对于吐蕃"剖尸"."大葬"习俗,褚俊杰先生在<吐蕃苯教丧葬仪轨研究>一文中通过对<敦煌文书>P.T. 1024的翻译,作了细致研究,得出 ...
-
202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1万年前的先人在这里用火 招果洞遗址是一处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在全国极为罕见.其中最早的遗迹出现在距今4.5万-3.7万年的地层中.在距今3万多年地层中 ...
-
仝 涛:甘肃肃南大长岭吐蕃墓葬的考古学观察
公元7-9世纪,河西和陇右地区成为唐朝和吐蕃争夺的最重要前沿阵地,频繁的战乱导致这一区域经济衰退和人口外迁.到了唐后期,吐蕃内乱更使当地人口锐减,致使"河.渭二州,土旷人稀,因以饥疫,唐人多 ...
-
白居易曾盛赞吐蕃“赭面”妆,当雄出土陶器残片,破解赭面妆之谜
"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时世妆>,但让专家感到疑惑的是,他们竟不知道,诗中"赭面"妆是什么样子的,直到当雄墓地出土陶 ...
-
西藏发现多座吐蕃时期高级墓葬 出土银盘上还有希腊酒神
近日,西藏多座吐蕃时期高等级墓葬发掘成果公布,包括金银器.青金石.漆器残片.石制品等.其中,出土的雄狮鸟纹金耳勺,专家认为它柄部的朱雀造型有明显的唐代风格. 与此同时,在这些吐蕃时期的珍贵文物中,还有 ...
-
一张图看清考古“十大”分布
4月13日上午,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最终入选的十个遗址来自8个省和自治区,时间跨度上覆盖了距今4.5万年的旧石器时期.新 ...
-
墓葬发掘展现吐谷浑史多重样貌
2021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0年中国考古学新发现"在北京召开.会议揭晓了2020年"六大考古新发现",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成 ...
-
仝 涛||喜马拉雅的丝绸之路与古国风俗考 ——时代背景与考古新证
[作者简介]仝 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摘 要] 喜马拉雅丝绸之路(唐代丝绸之路"东道")的开启是以一系列高原王国(吐谷浑.吐蕃.泥婆罗.大羊同)之间.高原王国与唐 ...
-
喜马拉雅的丝绸之路与古国风俗考——时代背景与考古新证
[摘要]喜马拉雅丝绸之路(唐代丝绸之路"东道")的开启是以一系列高原王国(吐谷浑.吐蕃.泥婆罗.大羊同)之间.高原王国与唐王朝之间的和亲为背景展开的.王玄策官方使团通过高原丝绸之路 ...
-
小满节气,除了这5个传统风俗,还有一种新的人生态度,值得遵循
小满节气到了,小满是表示农事物候的节气之一,"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为什么这样说呢? 老祖宗设定的24节气,都是古代人民从生产.生活等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而它们的取名,也 ...
-
PNAS|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组在水稻共生和免疫信号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研究亮点: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适应性依赖于对共生微生物和致病微生物的适当响应.几丁质是菌根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主要的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MAMP),可激活模式识别受体,触发植物免疫.MAMP ...
-
犍陀罗考古新发现:飞翔在丝绸之路上的天使影像|壁画|建筑|考古
犍陀罗地区斯瓦特寺院考古新发现 近日,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区考古局和博物馆(KPK)联合考古队在斯瓦特地区(Swat)展开田野考古工作,在对斯瓦特河谷附近的阿巴萨赫布·钦纳(Abbasaheb-china ...
-
李文涛教授:奥希替尼获批用于辅助治疗适应证,谱写全球NSCLC临床实践新篇章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靶向治疗可以使早期NSCLC患者获益,而不只是局限于晚期患者 长期以来,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
-
中国古籍所载东南亚古国货币考
与中国水陆相邻的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 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一些分散.各自独立的国家, 有都元.金邻.顿逊.哥罗.林阳.狼牙修.扶南.掸国.盘盘.堕罗钵底.真腊.占婆.罗斛.金陈.兰那泰.澜沧.素可泰等.它 ...
-
喜马拉雅牵手小米,音频市场竞争或将步入新阶段
如今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智能音箱来听书.听歌,或是听故事早已成为了许多朋友的习惯,通过简单的"咒语",对各类语音助手发号施令来让智能音箱完成相应的操作,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