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上海游记):南外滩的秀丽景色和厚重历史

来自话题

  在上海游览,外滩是必去之处,因此外滩往往是熙熙攘攘,人满为患,而与外滩相连的南外滩,风景也十分秀美,但由于人们习惯上的使然,往往到南外滩的人不多,错过如此美好的地方确是十分可惜,今天就来说说南外滩。 

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已全部贯通。毗邻老外滩的南外滩是其中的一段。南外滩滨江公共空间的岸线长度约2.6公里,如今外滩一线的滨江岸线大多是直线形的,而南外滩滨江是波浪形岸线,其利用现有的高桩码头,并对其进行改造,设置出4.8米和5.7米两级标高的连续亲水平台,部分亲水平台向黄浦江面延伸,形成凹凸变化的生态绿岛。走在这些延伸到江面上的平台时,就好像走在黄浦江上一样,增加了更多趣味。笔者近日到此游览,被其深深吸引。

  现在人们到外滩游览,可从老外滩经十六铺,通过全面建成的南外滩滨水区,一路通过亲水平台走到南浦大桥。这一段滨江的亮点就在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外滩开埠史、老城厢史、码头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使市民和游客在漫步滨江、欣赏江景的同时,能沿着历史的轴线,领略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的风貌。

*********

浦江之云

▪▪▪▪▪

  我们从老外滩的十六铺起步,在新十六铺的观景平台上,有4段全玻璃的建筑造型南北贯穿码头。这4段玻璃顶棚中,棚架的最低处9米,最高处20米,使用白色涂漆钢材和低辐射安全夹胶玻璃,采用空间自由曲面结构体系。由于这组玻璃棚呈曲线形状,远观如同若隐若现的浮云,称之为“浦江之云”。

*********

浦江之睛

▪▪▪▪▪

  从东门路起,朝南至复兴东路,岸线长460米,这段亲水平台利用地面一层的屋顶平台形成一个绿色的公共花园,整个平台的宽度尽可能开放给公众,保证平台的各个角落,公众都能轻松到达;突出部分的造型寓意是“浦江之睛”,提供观赏外滩风景的另一个角度,这与十六铺一期的“浦江之云”相得益彰。

滨江岸线上的艺术作品注重时尚与当代,更加体现出上海的魅力与格调,特别是停留在栏杆上的2只江鸥,为岸线增添了几分生机。

↓↓

*********

创意水岸

▪▪▪▪▪

  南外滩滨水区主题为“创意水岸”,是体验时尚休闲生活、怀旧文化的滨江空间。漫步黄浦滨江,走到南外滩亲水平台,感受上海的魅力与格调。

“时光回响”作品:是一组具有互动性的声音装置雕塑。作品通过微波感应,游客走进雕塑时,雕塑就会通过玻璃后面的共振音响发出不同的老上海声音,这些声音有的是老上海的叫卖声,有的是外滩的钟声,有的是上海的老歌声等等,让人瞬间穿越到以前,感听到历史,体会到上海文化的乡愁与传承。

↓↓

老库房底层打通,作为行人通道。

↓↓

南浦大桥

↓↓

*********

老码头老房子的新生

▪▪▪▪▪

  南外滩区域内历史底蕴丰厚,在滨水区改造时,充分保护与利用南外滩特有的历史文化遗存,形成富有历史人文特色的滨水区。漫步在滨水区,我们可以看到垂直于滨江的历史街巷,也可以看到具有悠久历史的老码头区,以及老码头仓库转型为艺术空间、酒店、餐饮等业态,在时空交错中感受上海的沧桑巨变。

老码头”是原来的十六铺,有着最上海的传奇。这里的临江弄堂、老式石库门群落流传着上海滩大亨们的故事。闲坐屋顶的欧式露台,看黄浦江江水滔滔,楼下曾是黄金荣、杜月笙的仓库。老码头融合上海这座城市的艺术、文化 、商业与风尚,呈现给世人别具一格的海派风情。

↓↓

这一片建筑就是老码头区的复兴五库。所谓复兴五库,是卢作孚、虞洽卿等近代实业家早年沿江兴建的五座老仓库,现在这些老仓库转型为艺术空间、酒店、餐饮等业态。

↓↓

外码头库房最初是建造于1927年,上海大亨黄金荣的私家粮库,虽然经历了近80年的风雨,但仍保存完好。有着如今沪上鲜见的双顶、山墙结构,外墙全由45厘米厚的砖头砌成。现为外码头创意园区。

↓↓

**********

见证上海发展的商船会馆

▪▪▪▪▪

飞檐凌空、藻井华美,在南外滩江滨的现代化高楼群中,有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它就是见证上海发展的“商船会馆”。

商船会馆,位于南外滩董家渡核心区内,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经过保护性修缮,2020年6月对外开放。

“商船”指的是沙船。这种方头方尾的平底帆船,是中国四大名舟之一,他起源于崇明。商船会馆是上海城市发展中,最早起作用的行业组织。依靠黄浦江起家的船商们在此打造了上海会馆中规模最大、最豪华的商船会馆,奠定了上海以港兴市的繁荣基础,所以上海的市标图案是以市花白玉兰、沙船和螺旋桨三者组成的三角形图案,其中两项就和船有关

上海市标图案↓↓

然而随着时间和时代的发展,会馆的功能逐渐被取代,活力也就不复当年,渐成破旧、衰败。2019年开始会馆实施修缮,当年年底修缮落成,黄浦江畔老码头的历史记忆被重新激活,它记载着上海航运发展、客商贸易及文化往来的厚重历史,也是上海海纳百川城市精神的见证。

会馆建筑群坐西朝东,为砖木结构。现存主要建筑有砖雕门楼、大殿、戏台和清乾隆石碑。门楼高5米、阔16米,由清水方砖砌筑,雕有“商船会馆”字样。

戏 台

↓↓

大 殿

↓↓

花 园

↓↓

一 END 一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