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笔来临摹你的模样,还你的愿

上卷 第二十六回 第二节:

【原文】

红玉听了冷笑了两声,方要说话,只见一个未留头的小丫头子走进来,手里拿着些花样子并两张纸,说道:“这是两个样子,叫你描出来呢。”说着向红玉掷下,回身就跑了.红玉向外问道:“倒是谁的?也等不得说完就跑,谁蒸下馒头等着你,怕冷了不成! "那小丫头在窗外只说得一声:“是大姐姐的。”抬起脚来咕咚咕咚又跑了.红玉便赌气把那样子掷在一边,向抽屉内找笔,找了半天都是秃了的,因说道:“前儿一枝新笔,放在那里了?怎么一时想不起来。”一面说着,一面出神,想了一会方笑道:“是了,前儿晚上莺儿拿了去了。”便向佳惠道:“你替我取了来。”佳惠道:“花大姐姐还等着我替他抬箱子呢,你自己取去罢。”红玉道:“他等着你,你还坐着闲打牙儿?我不叫你取去,他也不等着你了.坏透了的小蹄子!"说着,自己便出房来,出了怡红院,一径往宝钗院内来.刚至沁芳亭畔,只见宝玉的奶娘李嬷嬷从那边走来.红玉立住笑问道:“李奶奶,你老人家那去了?怎打这里来?"李嬷嬷站住将手一拍道:“你说说,好好的又看上了那个种树的什么云哥儿雨哥儿的,    这会子逼着我叫了他来.明儿叫上房里听见,可又是不好。”红玉笑道:“你老人家当真的就依了他去叫了?"李嬷嬷道:“可怎么样呢?"红玉笑道:“那一个要是知道好歹,就回不进来才是。”李嬷嬷道:“他又不痴,为什么不进来?"红玉道:“既是进来,你老人家该同他一齐来,回来叫他一个人乱碰,可是不好呢。”李嬷嬷道:“我有那样工夫和他走?不过告诉了他,回来打发个小丫头子或是老婆子,带进他来就完了。”说着,拄着拐杖一径去了.红玉听说,便站着出神,且不去取笔.

一时,只见一个小丫头子跑来,见红玉站在那里,便问道:“林姐姐,你在这里作什么呢?"红玉抬头见是小丫头子坠儿.红玉道:“那去?"坠儿道:“叫我带进芸二爷来。”说着一径跑了.这里红玉刚走至蜂腰桥门前,只见那边坠儿引着贾芸来了.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红玉一溜,那红玉只装着和坠儿说话,也把眼去一溜贾芸:四目恰相对时,红玉不觉脸红了,一扭身往蘅芜苑去了.不在话下.

这里贾芸随着坠儿,逶迤来至怡红院中.坠儿先进去回明了,然后方领贾芸进去.贾芸看时,只见院内略略有几点山石,种着芭蕉,那边有两只仙鹤在松树下剔翎.一溜回廊上吊着各色笼子,各色仙禽异鸟.上面小小五间抱厦,一色雕镂新鲜花样隔扇,上面悬着一个匾额,四个大字,题道是"怡红快绿".贾芸想道:“怪道叫`怡红院',原来匾上是恁样四个字。”

【端木持易见解】

小时候大家练书法,不管是硬笔书法,或者是毛笔的,总是要买一本字帖,通常都是红色的,然后用白纸贴在上面,俗称描红。

这种描红的艺术手法,其实也是一种表达方法。林红玉,其实算不算临红玉,临摹的一种写法。红玉和黛玉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通过林红玉,来临摹黛玉。所以,此回,你看红玉的言谈举止,神情音貌,无不是黛玉的化身。

前节说佳蕙说:“林姑娘生的弱,时常他吃药,你就和他要些来吃,也是一样”;这节又是一个丫头说:“这是两个样子,叫你描出来呢”,红玉气的“把那样子掷在一边”。样子,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模子。做鞋的鞋底会有样子,做鞋面也会有样子,都是用纸剪的模子。我小时候看妈妈做鞋,做鞋垫,做各种饰品,都是有各式的模样子,她用了一本大书,这些纸剪的样子,就夹在书里面。时常还有其他老太太,媳妇,姑娘的,来找她借去呢。

不管是临摹写字,或者是比着样子,模子做东西,都是一种复制,一种反映,一种描述,这和照镜子没啥两样。有时候,别人问你“你说,我在你心里是个什么样子?”你会说,“你在我心中和西施一样”。西施就成了一个模子。模子、样子,组合起来,也称为模样。说实在的,你是什么模样,没人说得完全准确,我们的意识,总是反映,接近于真实,但也只能是无限接近。有时候,一个人有两面性,三面性,甚至是多面体,光从一面来看,你是不能全面认识的。所谓的全面,就是把每个面都认识了,就叫全面。但实际上,做不到。能认识两面,就算不错了。我们只能力求多认识几面,全面就非常难,甚至是无限可能接近全面,从而也是无限不可能的。

譬如黛玉,红玉,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两面性。黛玉是低沉的,伤心的;红玉是热情的,乐观的。我看她“一面说着,一面出神,想了一会方笑道”,觉得这才是最可爱的红玉。你们说,她出神想了什么呢?我告诉诸位,她本来在想“前儿一枝新笔,放在那里了?”想着,想着,她开始想着自己的心上人啦,是红玉在想吗?不。原来,是我们的宝玉,是老曹,又在想她了!想起她来,不出神才怪呢!想起你,我的小可爱,怎么不令人神往呢?我料想如下小红说的话,大约就是当年年轻时候的曹雪芹和真正的小红的对话:“他等着你,你还坐着闲打牙儿?我不叫你取去,他也不等着你了.坏透了的小蹄子!”时空转换,换做佳蕙和小红说话罢了。临摹的不过是过去的情景,这就是过去和现在的虚实模样,你说是真,还是假?

至于红玉和李嬷嬷的对话,实际上是当年老曹让李嬷嬷带红玉进来的对话。否则,红玉听了,何以又出神了?这情景,这对话,就是曾经的临摹啊!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回忆过去,是不是一种描红呢?假如有一天你和我聊天,说的话,和十年前对某个人说过的话,竟然一模一样,是不是能让你出神呢?是不是会让你想起曾经那个人呢?

后面一段,其实都是回忆,“四目恰相对时,红玉不觉脸红了”,恐怕红了脸的,不止红玉,也是我们年轻的宝玉。过去红过脸,心跳的感觉,随着回忆的临摹再现,竟然这感觉,都一并活了过来。

知道了黛玉和红玉的关系,黛玉,即青玉,绿玉。“怡红快绿” 为什么四个字,被称为“怡红院”,因为黛玉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真正的真实人物,实际上只有红玉。黛玉不过是虚拟的,是作者赋予真实红玉的虚假的哀怨情伤,而这哀怨情伤,是替红玉来讨伐自己的。鲜活的,可爱的红玉,才是真正的曾经存在过的那个人。

芸二爷和林红玉的美好爱情,才是作者真正的理想,是作者用笔的还愿。而黛玉和宝二爷,那才是最真实的悲情的无奈的现实。

爱情啊,在理想和现实中,扎心的痛!

林姐姐,我好想你!你的模样,我还没忘。

林姐姐,你在这里作什么呢?

林姐姐,你怎么不说话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