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第29章》孔子因何说“我欲仁,斯仁至矣”?
相关推荐
-
何如斯可谓之士——《论语》悟读【317】
士大夫鞠躬尽瘁,老百姓安居乐业. <论语>第十三篇第二十章: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qu ...
-
【修养】山静日长仁者寿,荷香风善圣之清
原题:"仁者寿",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 许平 "仁者寿"是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的.仁,也就是说待人要宽厚大度,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看看古之圣人尧帝 ...
-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
说到"吾日三省吾身",有人理解是"一天要三次反省自己",有人理解是"一天要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究竟怎么理解才是正确的呢?还是从<学而 ...
-
李说我听:总听说要“修炼”,那究竟有什么秘诀?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儒家思想总劝人们修行.其核心可以用以下四句来总结:对自己要约;对别人要恕;对物质要俭;对神明要敬. 一.对自己要约 儒家一定强调个人修养,在<论语>中谈修养常针对人 ...
-
修身养德思贤良——《论语》悟读【80】
人生进步无穷已,修身养德思贤良. <论语>第四篇第十七章: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 ...
-
论语: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12-21)
孔子认为,要提高道德修养水平,首先在于踏踏实实做事,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利益,并且严格要求自己,不去指责别人.同时,注意克服情感冲动的毛病,这样就可以提高道德水平,改正邪念,辨别迷惑.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 ...
-
再读《论语》:学而第一.16
再读<论语> 学而第一 十六 子曰:"不患(1)人之不己知(2),患不知人也." [注释] (1)患:忧虑,担心,害怕. (2)不己知:"不知己"的 ...
-
【第177期】音频学《论语·述而篇第29章》孔子因何说“我欲仁,斯仁至矣”?
音频学<论语·述而篇第29章>孔子因何说"我欲仁,斯仁至矣"? 7·29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论语·述而篇第2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面貌?
7·2 子曰:"默而识(音zhì志)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识:读四声,记住.厌:厌烦.满足.诲:教育,引导.倦:疲倦.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孔子这句话的 ...
-
《论语·述而篇第6章》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德:古注: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游于艺:艺指孔子教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都是日常所用.游 ...
-
《论语·述而篇第7章》孔子办学收徒因何强调“自行束脩”?
7·7 子曰:"自行束脩(音xiū)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束脩:扎成十条一捆的干肉.脩,干肉,又叫脯.束脩是古代学生送给教师的一种最菲薄的见面礼,后世用作教师报酬的代称. 孔子 ...
-
《论语·述而篇第9章》孔子参加丧礼后因何日哭而不歌?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日哭:哭指吊丧.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说:"一日之内,哭人之丧,余哀未息,故不歌."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 ...
-
《论语·述而篇第10章》孔子“用行舍藏”的为官之道用意何在?
7·10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音píng)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 ...
-
《论语·述而篇第12章》孔子对哪三件事格外谨慎?
7·12 子之所慎:齐(音 zhāi ).战.疾. 齐:同斋.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不吃荤,不饮酒,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表示虔诚,叫做斋,或斋戒.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所谨慎对待的是:斋戒.战争 ...
-
《论语·述而篇第16章》孔子学《易》对我们有何启示?
7·16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加:同"假",给予.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再给我几年,到五十岁时去学习 ...
-
《论语·述而篇第20章》孔子因何不语“怪力乱神”?
7·20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语:谈论.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不谈论的事:怪异.暴力.叛乱.鬼神. 从孔子不谈论"怪.力.乱.神"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力&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