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吕不韦的以小博大
相关推荐
-
吕不韦只是被罢相贬到巴蜀,为何他就自尽了?
嬴政对自己的恨,吕不韦心知肚明.年迈的自己,到荒凉的蜀地苟延残喘又有何意义? 从商人,到独掌大权的秦国丞相,再到失去了所有,吕不韦在情感上无法接受这一切. "失落"致使吕不韦不愿意 ...
-
秦王赢政并没有下令吕不韦自尽,只是让他迁到巴蜀,为何他就自尽了呢?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吕不韦罢相,并废除了相邦一职.您是不是想起了朱元璋废相,想起来胡惟庸?小姐姐估计,朱元璋也是跟秦始皇学的.被赶回封地的吕不韦不甘寂寞,大宴宾客,高朋满座,六国的使者更 ...
-
《大秦赋》戏份极少的夏太后,历史上很重要,直接影响了嫪毐之乱
<大秦赋>在许多秦迷的期待中终于开播了,作为大秦帝国最后一部,经过了六世之余烈,在秦人先祖不断的努力之下,秦国终于正式进入了统一天下的时代. 大秦统一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是这最后的时候,秦国 ...
-
“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二:秦国的治理结构
秦国的治理结构 企业和项目的治理结构如同国家的治理结构一样,是重要的部分.秦国采用郡县制的中央集权制实际上是出自李斯的主张,而没有用丞相王绾的封建制建议.那么秦国究竟是应该采用郡县制,还是封建制.抑或 ...
-
"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三:博浪沙刺秦皇项目
如果博浪沙刺秦皇项目成功...? 张良在博浪沙密谋锥杀秦始皇,这个项目并不成功,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从项目角度来说,博浪沙项目显然没有做好风险预案,如果一击不中怎么办? 这个风险可以考虑从以下四个 ...
-
“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四:思想统一是治理的关键
思想统一是治理的关键 秦始皇在位期间,曾有两次焚书坑儒.为什么在秦国乃至汉初,儒生都一度被统治者所厌恶?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但六国的氏族无一日不想着复辟.因此统一初定的秦国可谓暗潮涌动.焚书发生在秦 ...
-
刘项的起事都用了这三招 — “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五
项目的名正言顺 历来起事,都需要正名,名正才能言顺,言顺才能事从.秦末的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的起事都经历了这样的布局:陈胜吴广称秦始皇长子扶苏未死,与楚项燕将军(兵败王翦,临死前说"楚虽三户 ...
-
领导力原来是这样炼成的—“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六
领导力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如果从商业角度来看,陈胜吴广是最先起事的,很早就拥有数十万军队,并且派各将军攻略六国故地,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当时张耳陈余两人曾劝谏陈胜缓称王,这与后来元末明初的学士朱生给明太祖 ...
-
领导者得人心的诀窍—“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七
有难能同当,有福真能同享吗? 秦末汉初,陈胜吴广是首先起事的,后来汉高祖刘邦平定海内,追封陈胜是革命首功.说起陈胜吴广,两人的死还真是令人意外.吴广被部将田臧诬为谋反所杀,而通告陈胜后,陈胜竟然赏田臧 ...
-
打工还是创业?—“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八
打工还是创业? 话说项梁项羽在起事的时候曾得到几股力量的拥戴,其中很重要的一股力量是在东阳县(在今天的浙江金华市,横店影视城就在东阳市)的陈婴.陈婴本人在历史上的名气并不大,但其曾孙女陈阿娇几乎人人皆 ...
-
不败的诀窍—“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九
勿以胜喜,勿以败忧 项羽的叔父项梁在一开始是占有大好形势的,他听从范增的建议,迎芈心为楚怀王,占据道义制高点,号令天下:除项羽外,并收服沛公刘邦.陈婴.英布.钟离昧等人,可谓人才济济,坐拥大军几十万, ...
-
成功不仅仅靠实力—“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十
项羽和刘邦的胜负其实在一些细节上能看出端倪,项梁死后,楚怀王下号令说,先入关者为秦王,当时刘邦与项羽都愿意去征讨秦军.楚怀王与众大臣商议,大臣们都说,项羽为人慓悍残忍,攻陷襄城(今河南许昌市襄城区)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