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X ▏第三届征文活动 ▏简评


前言
像温度一样,“节奏”一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看我们是否有发现的心,在发现之后又能清晰的表达出来。
本次的征文活动共收到11篇文章,数量不多所以就没有像往届再做筛选。在每篇文章中我们都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点,也能体会到大家认真参与的心。
仅从文字来看,内容偏具体直观感受的发现和延伸少了,偏宽泛的总结回顾性文字多了,还有些跑到了另外的方向。
有几篇文章的延伸不错,但结论普遍还是缺少独特性。所以本次征文的优秀奖空缺。仅相较本届的其它篇文字而言,2号文章和1号文章要清晰和完整一些。
对每篇文章的简评:
1号——《节奏》
发现有趣、思路清晰,结论可再深入和有力一些。
2号——《路口》
发现有趣、思路清晰,意象丰富。
3号——《 节奏与碎片》
发现有趣,延伸和结论可更清晰和简洁。
4号——《公交车》
发现有趣,结论和表达需要再准确和精练。
5号——《悲 or 喜》
描述了快慢和悲喜的联系,有一些有趣的点,随体验和思考可以更深入,联系可以更辩证一些,表达可以更精练。
6号——《听见风起叶落声 》
可以发现你一路的努力,加油。可以再尝试下我们倡导的感知体验的方式。
7号——《“节奏”的重新定义》
通过对自己体验的回顾辩证的看待了快和慢,不错,加油。表达可以再精练和准确。可以尝试直观体验进而发现和思考的方式。
8号——《节奏》
一篇关于恋爱过程的描述?文字中过程体验和思考性少了,惯性思维多了。再谈一次恋爱看看?
9号——《与石对视》
惯性思维多了,体验和思考性少了,逻辑性要注意。
10号——《节奏》
回顾了对节奏的记忆和体验,改变节奏改变的是什么呢?我们的活动是不是另一种节奏?
11号——《川 美 二 三 事》
回顾了川美的生活。可以再看看我们活动的理念。
具体的文章内容请点击这里:DOX ▏第三届征文活动 ▏公示
有几个方面大家不妨再回顾一下:
1, 我们为什么提倡大家从自己的体验、观察、思考出发去引发一些与自己共鸣的东西,然后还要用自己的语言,花力气去描述它呢?
因为我们自己并没有掌握太多属于自己的知识和体验。现在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太多了,许多知识略有感触,在尚未与自己深度共鸣时就已被自己捧为圭臬,或者拿出去说教别人了。
因为自己不花力气去描述它,这些知识得不到消化,你也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你觉得自己掌握了其实自己最多只是在转述和记录别人的话而已。另外,用自己的语言不是放弃开放性,一个人的进步不是刻意回避某些观点的存在,要学会借鉴,在自己的体验和思考中去完善和沉淀。
2, 我们为什么提倡从具体的细微之处出发呢?为什么一定要思考,要写字表达出来呢?
因为如果你的发现若过于宽泛则思考延伸后可能不会一下子说清楚、讲明白,最终很容易变得似是而非。自己受挫不说,对感知体验、对细微之处也会没有了兴趣。
因为通过思考你可以让你的共鸣有序的沉淀下来而不是流失掉,不是一地鸡毛。
表达其实不是彰显什么,是暴露自己的不足,无论对自己还是读者都是督促。之所以是写字的方式是因为多数人都可以做到。
我们的侧重点既不是在分享道理也不是在分享自我总结,是分享不同视角下个人体验上的特别发现,这些发现给别人带来的是思考和启发。我们也更鼓励大家从日常的发现中再次抽离出来走向更深入的层面。
3, 我们为什么提倡先搁置知识,让自我先消隐呢?
因为脑海里固有的知识会在无形中限定你思维的边界,可能你折腾半天总还是在既有的套路里转圈。我们鼓励大家少些自我限制,多些自我突破,多些新的发现。
在对世界认知的成型阶段,人们很容易把体验和人生进行快速的联系。可以尝试先放放,先尝试多些不同视角的体验后再说,把脚下的每一步走的坚实一点再说。
另外,征文礼物明信片和小册子已经印好了(请看下图),我们会尽快寄出。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