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法浅说-兼谈律诗中的对仗

(0)

相关推荐

  • 对仗都不工整的,不要跟我说会格律诗,亲自示范五律三首

    发现好多人作古诗词时对仗不工整,甚至不会对的也有,空有押韵无误,然后竟然脸无愧色地对别人说:"我会格律诗了!"."我的律诗知识掌握了"."我的诗写的有 ...

  • 【小诗词】《绝句》--唐•杜甫

    今天我们继续杜甫的<绝句>--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那首"两个黄鹂鸣翠柳".其实这首诗是<绝句四首>中的其三,这四首全部是七言绝句,今天主要来给小朋友们讲这一首, ...

  • 《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八十五首《绝句四首(其三)》(杜甫)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六]   绝句四首(其三)      [中唐·杜甫·七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

  • 唐诗《绝句》赏析

    唐诗<绝句>赏析 一君木子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评析 这首诗是杜甫广德二年(764)春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写景的佳作.这首 ...

  • 杜甫的这首诗,一句一景,短短4句,美到令人心醉!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段多情的时光,无数诗人用细腻的笔触留下了或喜悦,或伤怀,或慨叹,传诵千年的诗篇."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 ...

  • 浅谈律诗中的对仗(外一篇) / 汪凯

    声明:本作品为作者授权原创首发 浅谈律诗中的对仗 律诗的中间两联不仅要讲究平仄,而且必须对仗,否则就不是律诗.可现在的写家冠以"七律或五律",中间两联却怎么也对不起来,偶尔善意指出 ...

  • 浅谈律诗中的对仗技巧

    在律诗中,对偶句的位置大多在颔联.颈联,首联和尾联可用可不用.它是律诗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不仅能使律诗显得凝练.整齐.匀称.典雅,而且也是律诗中最精彩的部分,更能展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胸襟.气度,可 ...

  • 人们为什么数典忘祖?——兼谈京剧中的余派和杨派

    在今天追求唱腔韵味的京剧青年老生中,如果本身又没有很好的嗓音条件的话,那么,他常常就以"杨(宝森)派"自居,很少有以"余(叔岩)派"自我标榜的.众所周知,余是杨 ...

  • 浅谈律诗中的起承转合 || 马帮诗歌

    顾问:潜东篱 廊桥水落痕 威力 潮 辰龙 下雨不愁 乡心梦 风尘儒侠 宣传:徐学文 心灯 林丽蓉 题刊:黄孟炜 浅谈律诗中的起承转合 作者:潮 我们通常在写诗时,或点评诗,或欣赏诗时,总会谈到诗的起承 ...

  • 细说律诗中特殊对仗法的诗法来源与存在价值

    写作律诗时,作者可能会将中间两联对仗的传统规矩有意进行改动,而使用特殊的对仗法, 从而使得律诗整体篇章上呈现出新的面貌.比较有影响力的特殊对仗法有隔句对与续句对.偷春格与蜂腰格.起句对与末句对.彻首尾 ...

  • 释“质”字,兼谈“出疆载质”中“质”字的释义问题

    '质'字,有学者说最初见于战国文字,其实在西周晚期的金文中就已经出现该字,见于井人钟,该钟有'克质氒德'的铭文.只不过,'质'字是作为'哲'的假借字出现的,因'质''哲'同是照母,而且韵部亦近.'质' ...

  • 西汉南越王墓银板—兼谈文献中的 “银锡”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西耳室出土银板4 件,之前很少为人关注.原报告称其为银锭,"其中有3 件叠在一起,均为平板,1 件为长方形,底下1 件有柄如铲形,中间一件较小.器表残留细麻绳四五道,可知原是 ...

  • 熊东遨:《绝句法浅说》

    熊东遨:<绝句法浅说> 一.递进式 一句一接,层层递进,一气贯通,整首一意. 1.直递: 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转递(即传统的 ...

  • 阿笨论部分ST股的群体性买点兼谈部分中字股

    感遇  十二首之一 (唐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阿笨按: 最近给大家的股票有点运气好,有些股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