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数典忘祖?——兼谈京剧中的余派和杨派

(0)

相关推荐

  • 民国梨园盛世之十三位顶尖京剧名角儿|谭派|京剧|尚小云|余叔岩|程派|表演艺术家

    自乾隆末年,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开始,中国戏曲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在程长庚.谭鑫培两位清末大家的开创下,京剧 ...

  • 悲剧意味是李少春唱腔的特色

    我退休后于1997年1998年两次受邀赴台湾国立国光剧团教学,在这期间恰逢李少春的大弟子马少良(天津京剧院演员)也在国光教学.马少良先生曾来过我院演出全部<陆文龙>,我们有过满意的合作,在 ...

  • 京剧谭门的三座高峰

    (文:崔伟  来源:<福建艺术>2012.3 ) (原题:京剧如此辉煌 谭门功德无量) 一       京剧历经 200 多年的历程发展到今天,蓦然回首,如果我们将谭鑫培先生作为一个历史的 ...

  • 摘编:为京剧唱腔号脉(中)

    和宝堂:能把孙先生请来很不容易,能够听到孙先生如此高论,更是难得,但愿我们的演员能够多一点出息,唱出自己的风格,唱出自己的唱腔,不要总吃现成的剩饭.如果我们演员的艺术个性被作曲人的个性所取代,全国的京 ...

  • 绝句法浅说-兼谈律诗中的对仗

    转自:石湖春涨 绝句法浅说--兼谈律诗中的对仗 文/熊东遨 绝句虽然只有四句,但在结构形式上还是比较复杂的.我简单列了一下,大致可分为以下这几个式:递进式.并列式.两分式.混合式.回环式.问答式.有些 ...

  • 释“质”字,兼谈“出疆载质”中“质”字的释义问题

    '质'字,有学者说最初见于战国文字,其实在西周晚期的金文中就已经出现该字,见于井人钟,该钟有'克质氒德'的铭文.只不过,'质'字是作为'哲'的假借字出现的,因'质''哲'同是照母,而且韵部亦近.'质' ...

  • 京剧记录片--兼谈京剧的衣箱

    王珮瑜做了一个秒懂京剧,说实话我是懒得去看的,因为之前就有很多知识性的错误,人家比咱有名,又有那么多老婆粉,本来人家就是哄老婆玩的,一些小不然的错误,咱也没必要去纠正,但是,最近一期关于衣箱的,就纯粹 ...

  • 西汉南越王墓银板—兼谈文献中的 “银锡”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西耳室出土银板4 件,之前很少为人关注.原报告称其为银锭,"其中有3 件叠在一起,均为平板,1 件为长方形,底下1 件有柄如铲形,中间一件较小.器表残留细麻绳四五道,可知原是 ...

  • 阿笨论部分ST股的群体性买点兼谈部分中字股

    感遇  十二首之一 (唐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阿笨按: 最近给大家的股票有点运气好,有些股走 ...

  • 沈志良:京剧余派、杨派唱腔艺术研究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沈志良,1963年2月生,国家一级演员,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戏曲系教授.1978年考入哈尔滨京剧院,主工老生行当,师承著名表演艺术家梁一鸣先生,孟广新先生.1990年考入中国 ...

  • 对待余派和杨派,人们为什么数典忘祖?

    人们为什么数典忘祖? --兼谈京剧中的余派和杨派 徐城北 在今天追求唱腔韵味的京剧青年老生中,如果本身又没有很好的嗓音条件的话,那么,他常常就以"杨(宝森)派"自居,很少有以&qu ...

  • 「诗词格律」中常说的“平水韵”是啥?兼谈格律诗的押韵规则

    诗歌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同的是对押韵限制的多少,比如现代诗对押韵的要求是比较宽松和自由的,押韵可以讲究,也可以不讲究.但不管如何,对押韵的要求是诗歌同其他类型文学体裁的最大区别. 今天,小编 ...

  • 吴岱:且说“京剧大师”——兼谈于魁智“走麦城”

    去年(2002年,转载注)3月20日,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视点"专栏播出宣传当今著名京剧演员的节目,其标题为"京剧大师于魁智".在大约三刻钟的时段里,介绍了于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