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 濡水注》新考(四)
相关推荐
-
昌黎与碣石
昌 黎 与 碣 石 碣石的名扬天下,如果说起于史记所载秦始皇刻石碣石,曹操的<碣石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语虽平实质朴,尽显胸怀天下之帝王气势,让碣石山在中国文化里定 ...
-
故游忆· 远眺曹操观沧海之碣石山
南开大学宁稼雨的雅雨书屋:青灯摊书.传道授业.以文会友.闲情雅致 2007年国庆节长假,自驾前往河北昌黎办事.昌黎比邻北戴河,也是旅游胜地.本想顺便和全家在此旅游,不想天公不美,1号出行起阴雨连绵,能 ...
-
范志完热衷于昌黎韩愈文化的原因
作者:孙立安 来源:碣石风 明亡前,范志完于1643年12月在钦命督师任上因抗清不利被崇祯帝下令斩杀,成了明朝罪臣.然而,范志完于崇祯十二年至十五年任山石关内道道台期间(含后期兼任),却给昌黎办了不少 ...
-
《水经. 濡水注》新考(三)
△又东南过海阳县,西南入于海. 濡水自孤竹城东南,迳西乡北,瓠沟水注之.水出城东南,东流注濡水.濡水又迳牧城南,分为二水.北水枝出,世谓之小濡水也.东迳乐安亭北,东南入海. 孤竹城,约今卢龙县蔡家坟商 ...
-
《水经.濡水注》新考(二)
B 濡水又东南,五渡水注之.水北出安乐县丁原山,南流迳其县故城西,本三会城也.其水南入五渡塘,于其川也,流纡曲溯,涉者频济,故川塘取名矣.又南流注于濡.濡水又与高石水合,水东出安乐县东山,西流历三会城 ...
-
《水经.濡水注》新考(一)
○濡水 A △濡水从塞外来,东南过辽西令支县北. 濡水出御夷镇东南,其水二源双引,夹山西北流,出山合成一川.又西北迳御夷故城东,镇北百四十里,北流,左则连渊水注之,水出故城东,西北流,迳故城南,又西北 ...
-
《水经注》㶟水(北京段)新考(修订稿)
摘要:<水经注>㶟水清夷水.高粱水段等是研究北京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本文在宏观层面依据相关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比对勘验,中观层面借助Google earth等工具从空间维度进行多 ...
-
《水经注》里的浙江(四)----《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D 浙江又东迳灵隐山,山在四山之中,有高崖洞穴,左右有石室三所,又有孤石壁立,大三十围,其上开散,状似莲花.昔有道士,长往不归,或因以稽留为山号.山下有钱唐故县. 灵隐山,又名灵茆山.仙居山.位于杭州 ...
-
《水经注》卷十四考略(初稿20200206)
<水经注>卷十四湿馀水考略-------<水经注>里的北京(温榆河篇) 湿馀水,今温榆河,古代又称㶟馀水.㶟馀水在<水经注>中作湿馀水."㶟"字 ...
-
《水经注》卷十三新考(上)
一.<水经.㶟水注>(朔州段)新考 摘要:<水经注>㶟水(桑干河)上游基本在今朔州境内.本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 ...
-
《水经.河水注》卷四新考(上)
一.<水经.河水注>卷四风山.孟门.燕完水等考略 ○河水四 △又南,过河东北屈县西. 河水南迳北屈县故城西.北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当其冲飘也,而略无生草,盖常不定, ...
-
《水经.河水注》卷三新考(下)
一.<水经注>卷三树颓水流域新考(修订版) 杨年生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17-12-21 <水经注>卷三树颓水流域新考 摘要:本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比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