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 濡水注》新考(三)
相关推荐
-
乡村纪事:家乡的河堤
文:潘世川 图:来自网络 故乡村子前面有条河,叫做南新河,水一年四季流淌着,打我记事起,河床也没有干涸过,可能属于汶水水系吧,河水并不浑浊! 河的两岸是数十多米高的大堤,现在早已承包给个人,种上了经济 ...
-
海南省地市名称由来
海南省地市名称由来
-
视记 | 旧河与新河
搬家前,小区旁有一条河.出了地铁站,经过一座小桥回家,只站在桥上看一看河. 日子久了,自然地生发出那种想更靠近这条河的情结.大约是由于小时候的家就住在河边的关系.于是在那以后,我下班后常会绕道从河边走 ...
-
《寿光县志》记载中的“台”
虽说寿光有"十城九台"之说,但远不能涵盖所有,比如县志中关于"台"的记载就有十五处至多,今天整理了一下,如下: 纪台:在今县城南二十五里.<水经注> ...
-
《水经. 濡水注》新考(四)
D 濡水又东南至絫县碣石山.文颖曰:碣石在辽西絫县.王莽之选武也.絫县并属临渝,王莽更临渝为凭德.<地理志>曰: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骊成县西南,王莽改曰碣石也.汉武帝亦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 ...
-
《水经.濡水注》新考(二)
B 濡水又东南,五渡水注之.水北出安乐县丁原山,南流迳其县故城西,本三会城也.其水南入五渡塘,于其川也,流纡曲溯,涉者频济,故川塘取名矣.又南流注于濡.濡水又与高石水合,水东出安乐县东山,西流历三会城 ...
-
《水经.濡水注》新考(一)
○濡水 A △濡水从塞外来,东南过辽西令支县北. 濡水出御夷镇东南,其水二源双引,夹山西北流,出山合成一川.又西北迳御夷故城东,镇北百四十里,北流,左则连渊水注之,水出故城东,西北流,迳故城南,又西北 ...
-
《水经注》㶟水(北京段)新考(修订稿)
摘要:<水经注>㶟水清夷水.高粱水段等是研究北京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本文在宏观层面依据相关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比对勘验,中观层面借助Google earth等工具从空间维度进行多 ...
-
《水经注》卷十三新考(上)
一.<水经.㶟水注>(朔州段)新考 摘要:<水经注>㶟水(桑干河)上游基本在今朔州境内.本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 ...
-
《水经注》里的溱水之三(卷三十八溱水注略考)
C △过浈阳县,出洭浦关,与桂水合. 溱水南迳浈阳县西,旧汉县也,王莽之綦武矣.县东有浈石山,广圆三十里,挺崿大江之北,盘址长川之际.其阳有石室,渔叟所憩.昔欲于山北开达郡之路,辄有大蛇断道,不果.是 ...
-
《水经注》里的浙江(三)----《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C 浙江又东北流至钱唐县,谷水入焉.水源西出太末县,县是越之西部姑蔑之地也.秦以为县.王莽之末治也.吴宝鼎中,分会稽立,隶东阳郡. 钱唐县,西汉的钱唐县应该在灵隐山下.最重要和最明确的证据来自刘真道( ...
-
《水经注》卷十三㶟水注考略(修订稿之一)
备注:<水经注>探究系列拙文主要采用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为底本. 一.<水经注>里的桑干河(朔州篇) ...
-
《水经.伊水注》所涉三涂山、陆浑山、禅渚等考略
A2 △东北过郭落山. 阳水出阳山阳溪,世人谓之太阳谷,水亦取名焉.东流入伊水.伊水又东北,鲜水入焉,水出鲜山,北流注于伊.伊水又与蛮水合,水出卢氏县之蛮谷,东流,入于伊. 阳山,在今河南嵩县西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