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笑考究】5《伤寒论》诊脉法与麻黄升麻汤的“下部脉不至”
相关推荐
-
《伤寒论集注 第3部分》 清·张志聪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薄鲜鞭.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此节申明上义缓迟之义,寸口脉缓而迟,承上义而言也.上又云:卫气 ...
-
《伤寒论》352条,麻黄升麻汤,历代无解...
<伤寒论>352条,麻黄升麻汤,历代无解,这么多药,那么复杂,病的时候,非常精练.讲的时候,我就要精练,真正到实际的时候就不谁都说肯定弄错了,肯定是后人加的,嫌复杂.张仲景也是人,治一般病 ...
-
【汤一笑考究】6《甘草之谜》
<经方>杂志 第20210827期 甘草之谜 作者:广东李欣茂(网名汤一笑) 一.泛用之迷 日本学者冈田研吉等人研究认为宋代以前,中土狭义伤寒的治疗存在以阮河南为代表的苦酸派和以张仲景为代 ...
-
解读伤寒论厥阴病三大经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麻黄升麻汤,乌梅丸,(附,御医王肯堂补遗 伤寒瘥后...
当归四逆加姜萸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 吴茱萸二升 ...
-
《伤寒论》:乌梅丸、当归四逆汤、麻黄升麻汤关于治疗结肠炎、肠癌的效方!
乌梅丸.当归四逆汤.麻黄升麻汤是治疗结肠炎.肠癌的效方. 乌梅丸 <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蚘.今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麻用芩归,天冬桂苓草姜随: 石膏白术芍知母,清热养阴用葳蕤. 组成:麻黄.升麻.当归.知母.黄芩.芍药.天门冬.葳蕤.桂枝.茯苓.甘草.石膏.白术.干姜. 功效:发越郁阳,清肺温脾. 主治:肺与 ...
-
脉法捷参—8字五行脏腑脉法篇
中医是治疗疾病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尤其是在外感内伤诸病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效果.其中,给人治病,诊断是第一步,用药是中间过程,疗效是最终目的.如果起步就错了,那用药肯定是没有效果,自然也不会得到患者的 ...
-
麻黄升麻汤,伤寒论中最复杂一方
非著名中医王超 关注 <伤寒论>352条,麻黄升麻汤,历代无解,这么多药,那么复杂,病的时候,非常精练.讲的时候,我就要精练,真正到实际的时候就不谁都说肯定弄错了,肯定是后人加的,嫌复杂. ...
-
王四进经方讲座-28-《脉法》《揆度》三部九候脉法
咱们中医界从古到今一直比较重视脉法,因为望闻问切,脉诊是中医的象征.国外都没有这种技术,内经以前已经有了脉法,原来有<脉法>.<揆度>都是收集了脉法的书.这两部书都是用的三部九 ...
-
七、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冷)〔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原文357
七.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冷)[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原文357 [郑论] 按经大下脉迟,手足厥冷,下部脉不至,其阳虚之极已明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