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集注 第3部分》 清·张志聪
相关推荐
-
少阴病不等于少阴证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0-3-29 10:19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20-3-29 09:04 人类生活于大自然中,人体阴阳气的运行规律必然与天体阴阳气的运行规律相应.发病时辰不同,同 ...
-
《伤寒论集注 第4部分》 清·张志聪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旋覆代赭汤方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代赭石一两生姜五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此 ...
-
《伤寒论集注 第2部分》 清·张志聪
阳明病.心下鞕满者,君火神气虚微而病邪内结也,故不可攻之.攻之而利遂不止.则火气上虚,土气下泄,火土阴阳不相通贯,故死.若攻之而始虽下利,继则利止,土气得以渐升,火气不致殒灭,上下阴阳犹能交会,故愈. ...
-
《伤寒论集注 第1部分》 清·张志聪
伤寒论张隐庵原序伤寒论卷第一辨太阳病脉证篇第一伤寒论卷第二伤寒论卷第三伤寒论卷第四伤寒论卷第五辨公乱病脉证辫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辨痉湿喝病脉证辨不可发汗病脉证辨可发汗病脉证辨不可吐病辨不可下病脉证辨可 ...
-
读医撷菁(8)清•张志聪
一妇人产后,乳上发痈,肿胀将半月,周身如针刺,饮食不进.余诊之,六脉沉紧有力,视左乳连胸胁皆肿.予用麻黄.葛根.荆.防.杏子.甘草.石膏,令温服取汗.次日复视之,曰:昨服药后,身有大汗,而周身之痛尽解 ...
-
伤寒论注十人书:伤寒论集注
伤寒论注十人书:伤寒论集注 伤寒论注十人书:伤寒论集注一般指伤寒论注十人书:伤寒论集注 <伤寒论注十人书:伤寒论集注>为明清著名医家张志聪撰著.张氏主张"维护旧论",反 ...
-
《伤寒兼证析义》 清·张倬
伤寒兼证析义长洲张倬飞畴着中风兼伤寒论晨窗雪霁,光射四壁,张子被褐方起,诵雪峤熟者春风劈烂椽之句,客有量屐过我而进苦雪篇者,中有冻馁相继倒一语,怃然久之,因呼从事炉头相与平章风雅,杯单内,论及医道之难 ...
-
清代名医张志聪论泽泻气味甘寒,无毒。主风...
清代名医张志聪论泽泻 气味甘寒,无毒.主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泽泻,<本经>名水泻,主泻水上行故名.始出汝南池泽,今 ...
-
清初医家张志聪提出 “因象用形”说,就是...
清初医家张志聪提出 "因象用形"说,就是从一味药的具体形态用取象的方法来分析它的功能,其"象"就成了某药之所以有某种功能的根据.原理,其取象的方法非常灵活,只要 ...
-
伤寒兼证析义1卷.清.张倬撰.清康熙7年金阊书业堂刊本
伤寒兼证析义1卷.清.张倬撰.清康熙7年金阊书业堂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