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了文字的“毒”

中了文字的“毒”

记得两年前,接到一位记者姐姐的电话采访,对方问我:“怎么会喜欢上文字?是什么样动力让你坚持写作?你在文字中得到了什么?”彼时,我正走在去往地下车库取文件的路上。那段时间正值我工作和生活上都忙得不可开交,于是脱口而出的回答便是:文字可以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静下心来,很多时候可以帮助你排解情绪,文字所带来的愉悦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在码字的过程中我可以更好地去审视自己。

两年过去了,我依然在写,写生活,写经历,写感悟,写心境……然而,随着时间在指尖、在键盘上流淌,我突然发现自己中了文字的“毒”,是深入骨髓的那种。

初春,我在湖边行走,那几株垂柳,摇曳着婀娜的身姿,似乎在向我撒娇,拜托我无论如何要用文字传递它们内心的热爱和狂喜。深秋,那片从枝头落在我肩的黄叶,好像有太多的恋恋不舍,要我替它述说。而我,如果不码几个字出来,总觉得辜负了这世间生灵,定是夜不能寐。

再后来,看鱼缸里的乌龟,竟觉得它们也是有灵性的,也是有话要说的。或是用眼睛,或是用爪子,或是用脑袋,亦或是用它们那其实并不笨拙的身体。于是,我觉得我应该为它们写个童话,里面有它们想说的话和想做的事情。可是,写惯了散文的我,能行吗?总是缺几分信心,迟迟不能下笔,可另一方面,那些已经萌芽的东西在脑子里不断地滋长,蔓延,甚至每每看到那两只乌龟,都深感亏欠。犹豫,纠结,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实在是怕憋出内伤,终于打开电脑,敲起键盘。然而这是一个充满期待却又痛苦的过程,呈现在眼前的,有太多的不满意,删删减减,修修改改。为了能够更加真切形象地去描绘它们,一边百度,一边码字;怕自己观察的不够细致入微,有时像个孩子,在鱼缸边一坐就是半天;为了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有趣,甚至希望自己的脑回路奇特一点。终于,一路摸爬滚打,平生第一部童话初稿算是完成了。

这一年来,脑中时常想起那部写了一半被搁置的职场小说。那些日子,在构造它的过程中,总觉的素材极其匮乏,形象不够丰满,实在是苦于文字上的功力欠缺和笔端的锻炼太少。而那个被抛弃许久的半成品,就像一根刺,戳在我的心上,一旦被拨动,便隐隐作痛。渐渐地,那样一个未完待续,竟成了我心中的一个执念,誓要将其拿下。于是,我对文字有了更加强烈的渴望,对故事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去图书馆,我迫切地希望翻阅各种类别的书籍,尽情地吸收其精华和养分,来治疗我在文字方面的营养不良。在写字楼,在菜市场,在公园,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我喜欢看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人群,不拒绝与形形色色的人答腔聊天。我希望在不同的人群中看到更多个性鲜明的原型,在不同的眼睛里看到不一样的灵魂和内心,我希望他们能够出现在我的作品里,也相信我的文字可以因为他们而更加鲜活。

我越来越深信,我是中了文字的“毒”。这种“毒“无法根治,而且发作频率越来越高,别无他法。灵丹妙药倒是有一副,就是不停地读,不停地写。每写一次,神清气爽,周身舒畅,如果你想偷懒耍滑,它便让你寝食难安,浑身不爽。如此,我也只好认了,以后的日子,我便继续与那些可爱可气的文字相爱相杀下去吧!

摄影/陈颖

作者简介

蔡娟,女,1983年1月出生于江苏淮安,2004年毕业于盐城工学院,毕业后定居盐城,喜欢旅行、写作,尤爱散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琅  琅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