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干货】30年衷中参西路——临床一线总结出,必看!!!
相关推荐
-
都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我对《伤寒论》...
都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我对<伤寒论>方用量的看法 仲景生活于东汉时期,目前对汉代度量衡的研究已经很明确了,但东汉.西汉略有差别,西汉一两,合今为15.625克,东汉一两,合今为13.8 ...
-
丹皮 生地黄的功效、主治和用量
单味功用概要: 丹皮: 见本章.生地黄: 见解表类. 伍用功效: 丹皮苦寒以清血热,辛散以行瘀血,功善凉血祛瘀,具 有凉血不留瘀,活血而不动血之特点.生地黄苦寒以泄热,甘 寒质润以养阴润燥,入心肝血分 ...
-
地黄饮子的组方和剂量
地黄饮子 配方材料 人参(去芦).生干地黄(洗).熟干地黄(洗).黄芪(蜜炙).天冬(去心).麦冬(去心).枳壳(去瓤,麸炒).石斛(去根,炒).枇杷叶(去毛,炒).泽泻.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用量 ...
-
30年衷中参西路——临床一线总结出的“纯干货”
中医书友会第138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大部分患者寻求中医治疗时,已经经历了西医治疗,如果我们能同本文作者一样,深知西药之性,必然如洞若观火!如此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方为大医.(编辑 ...
-
油麻菜:一本《医学衷中参西录》,牵出几十年前学习中医美好回忆
360docimg_0_ 答摩 2020-09-11 · 答摩健康官方账号 健康领域创作者 本 期 导 读 油麻菜老师,从2009年开始,寻访记录了上千位优秀中医,留下许多珍贵的中医影像及文字资料. ...
-
『中医古籍』医学衷中参西录
作者:张锡纯 朝代:清 年份:公元1909年 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 1.资生汤 2.十全育真汤 3.醴泉饮 4.一味薯蓣饮 5.参麦汤 6.珠玉二宝粥 7.沃雪汤 8.水晶桃 9.既济汤 10.来 ...
-
【衷中参西】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中医为体,西医为用”临证用药经验
【衷中参西】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中医为体,西医为用”临证用药经验
-
《医学衷中参西录》30.龙胆草解
龙胆草∶味苦微酸,性寒,色黄属土,为胃家正药.其苦也能降胃气.坚胃质,其酸也能补益胃中酸汁.消化饮食,凡胃热气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以开胃进食,西人浑以健胃药称之,似欠精细.为其微酸属木,故又 ...
-
《医学衷中参西录》30.太阴病提纲及意义
病由少阳而愈者,借少阳之枢转而外出也.乃有治不如法,其病不能借少阳之枢转外出,而转由腔上之膜息息透入腹中,是由少阳而传太阴也.夫病既传于太阴,其病情必然变易,自当另议治法,是则太阴经发现之病状与其治法 ...
-
《医学衷中参西录》30.答徐××问腹疼治法
少年素有 癖,忽然少腹胀疼.屡次服药,多系开气行气之品,或不效,或效而复发.脉象无力.以愚意见度之,不宜再用开气行气之药.近在奉天有治腹疼二案,详录于下,以备参考. 一为门生张××,少腹素有寒积,因饮 ...
-
《医学衷中参西录》30.温疹兼喉痧
天津沈姓学生,年十六岁,于仲春得温疹兼喉痧证. 病因 因在体育场中游戏,努力过度,周身出汗为风所袭,遂得斯病. 证候 初病时微觉恶寒头疼,翌日即表里俱壮热,咽喉闷疼.延医服药病未见轻,喉中疼闷似加剧, ...
-
一味山药(医案)同补脾、肺、肾,中医泰斗张锡纯的妙方|医学衷中参西录|药膳|
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他们总觉得自己这个身体呀,这里虚那里虚,好像什么毛病都有,想要调理,又不知从何入手.这个时候,我通常会建议他们吃上一段时间的山药. 山药既是食物又是药物,更难能可贵的是它非常的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