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中国古典学研究视野

(0)

相关推荐

  • 吴飞丨经学何以哲学——兼与赵汀阳先生商榷

    " 历代对六经的重新诠释,无不是对生活秩序的重新思考与建构,完全可以理解成一个个相互承接.充满张力,且不断转换的哲学体系,与西方古希腊.罗马.中世纪.现代.当代的各种哲学形态起到的作用是在同 ...

  • 博雅GE微访谈 | 吴飞:礼学与礼学研究——在制度与思想之间

    在此次访谈中,吴飞老师认为,礼学研究是"制度和思想之间的桥梁".结合自身的学术经历,吴飞老师谈论了中西视野之下的传统礼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礼学实践,并对礼学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V ...

  • 刘林海:刘家和先生学术研究的实践、特点及品格

    摘要 刘家和先生是著名的史学家,他通古今,贯中西,思想穿透力强.他的学术研究生涯经历了从希腊史到印度史再到中国史的转变,在各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解决了传统经学研究的难题,开辟了古史研究的新路.他融中 ...

  • 《中华译学馆·中华翻译研究文库》丛书推介

    中华译学馆·中华翻译研究文库 内容简介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由浙大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许钧担任馆长,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勒克莱齐奥,以及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 - "北极 ...

  • 论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现代转型的路径选择

    文:思想与社会2020.8.23.头条号 傅永军 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型以及建构中国经典诠释学学术要求的提出,与西方诠释学.特别是 哲学诠释学的传入及其影响有直接关系.这暗含了两个基本事实: 第一 ...

  • 新刊 | 《古典学研究》第七辑:《论语》中的死生与教化

    古典学研究(第七辑) <论语>中的死生与教化 刘小枫 主编  林志猛  执行主编 48.00元,2021年4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刊物介绍 recommendation <古典学研 ...

  • 孙显斌丨​跨学科与跨文化:从海外汉学看国学或中国古典学的意义

    跨学科与跨文化: 从海外汉学看国学或中国古典学的意义 孙显斌 孙显斌,1975年生,哈尔滨人.文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学.典籍数字化和科学技术史.著有<〈汉 ...

  • 中国赋学研究!

    转自:傲霜凌雪的博客 中国赋学研究 之一 赋源 中国赋学研究 之二 赋体 中国赋学研究 之三 赋用 中国赋学研究 之四 赋集 中国赋学研究 之五 赋史 中国赋学研究 之六 赋话 中国赋学研究 之七 汉 ...

  • 中国赋学研究 之九 批评及方法

    转自:傲霜凌雪_的博客 原文地址:中国赋学研究 之九 批评及方法作者:小薇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诗人偶章,大夫联辞,奇偶适变,不劳经营.自扬马张蔡,崇盛丽辞,如宋画吴冶,刻形镂法,丽 ...

  • 中国赋学研究 之八 律赋

    转自:傲霜凌雪_的博客 原文地址:中国赋学研究 之八 律赋作者:小薇 清陆葇<历朝赋格·凡例>古赋之名始乎唐,所以别乎律也.犹今人以八股制义为时文,以传记词赋为古文也.律赋自元和和长庆而来 ...

  • 中国赋学研究 之七 汉赋

    转自:傲霜凌雪_的博客 原文地址:中国赋学研究 之七 汉赋作者:小薇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观夫荀结隐语,事数自环:宋发巧谈,实始淫丽:枚乘菟园,举要以会新: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贾谊鵩 ...

  • 中国赋学研究 之四 赋集

    转自:小薇的博客 章学诚<校雠通义·汉志诗赋第十五>:诗赋前三种之分家,不可考矣,其与后二种之别类,甚晓然也.三种之赋,人自为篇,后世别集之体也.杂赋一种,不列专名,而类叙为篇,后世总集之 ...

  • 中国赋学研究 之三 赋用

    转自:傲霜凌雪的博客 原文地址:中国赋学研究 之三 赋用作者:小薇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 ...

  • 张晓兰:2010-2020年新出英文中国古典戏曲研究译介著作一览

    张晓兰:2010-2020年新出英文中国古典戏曲研究译介著作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