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儒医于建成:中医是古代原创科学

有一次参加会议,席间回答两位测量学家中医原理问题之后,两位做出评价:中医是一门科学,西医是一门技术。
学界习惯这样区分科学和技术,一门学科,其理论核心是自己的,那这门学科就是一门科学;理论核心是其它学科的,那这门学科就是一门技术。
测量学的理论核心是数学,是数学的应用学科,故测量学属于技术范畴。西医是生物学的应用学科,当然属于技术范畴。
如今能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的屈指可数,大体有天文学、数学、统计学、信息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系统科学等。
传统中医的理论内核是自己独有的,不与任何一门现代科学相同是理所当然的。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都与现代科学融合了,为什么唯独中医就单独存在至今呢?正是因为传统中医是独立的一门科学,不能与生物学融合,就无法同生物学应用学科的西医融合。
清末以降所谓的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师们,根本没有认清传统中医与西方各门科学和西医的学科本质,就拿着本属于技术的西医为标准来衡量传统中医,对传统中医大肆鞭挞和攻击,欲置于死地而后快了。有人用物理学指责心理学吗?有人用生物学改造心理学吗?凭什么传统中医就成了软柿子了呢,人人都可捏一把?
可气、可恨又可悲的是现代中医,硬生生把传统中医改造成了西医的原始阶段。中西医结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不容抹杀的。但是,只是在传统中医的宝库中为西医提供了治疗方法和药物,在其西医的理论指导下,有效说声中医还可以,有副作用了就赖在中医身上。反过来,对传统中医理论体系的破坏却是巨大的。《中医基础理论》在医学上把中医改造成西医原始阶段,在科学上把中医改造成量子力学。不是夸克,就是场。
《中医基础理论》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一个方法。
三个基本:气是构成宇宙的一种基本物质,阴阳是构成宇宙的两种基本物质,五行是构成宇宙的五种基本物质。下一版教材会不会添加六气是构成宇宙的六种基本物质,十二经是构成宇宙的十二种基本物质?令人期待。
一个方法:阴阳是辩证法。辩证法,硬生生被现代中医改造了,去掉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就留下对立统一。
中医界整天中医思维不离口,可句句都用西方的科学概念乱解中医。只要说外行话的中医,让人家内行一问,就开始顾左右而言他,转移话题进行诡辩。实在诡辩不下去,就指责中医界外的人都是智商不够和知识不足。加上言语铿锵,让人觉得中医人四六不懂,还戾气太重。界内又是一人一套理论,谁也不服谁。形成了现代中医独特的内斗和外斗文化。

由于现代中医说不清传统中医理论,造成三种局面一是,界外反中医的依然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攻击中医;二是,界内传统派拿着雕虫小技当杏林瑰宝,甚至堪舆、算命、驱鬼都被划拉进中医当中;三是,创新派总是拿着西医病理药理的鸡毛当令箭,把中医当做纯粹的经验加以所谓的科学改造。造成临床靠经验,理论胡乱编的局面,临床服务能力也逐渐下降。造成中医一派乱象的罪魁祸首就是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没有给出严谨、自洽、紧贴临床的中医固有理论,而是闭门造车,胡编滥造。

由《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构建的传统中医理论,挂一漏万简明扼要地讲,就是一个哲学命题,一个系统方法,即阴阳五行。

一个哲学命题就是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阳为生之本,阴为死之基。就像达尔文进化论一样,虽然暂时还不能证实,但做为生物学的哲学基础,让生物学找到了所有生物共性的东西。中医认为有一种机制决定生命的生死,生命的一生阳在不断减少,阴不断增加。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减少到零,阴增加到无穷大,就是死亡。中医疗效卓越,证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

一个系统方法就是五行。根据具体情况也用二、四、六和十二等。也就是说五行不在五,而在行,行又可用气、节、运、经等具体事物名称取代。就人体而言,“五行”在时间上把阴阳分出多少来就叫藏象,一日分四时,四气调神、生长壮老已是也;在空间上把阴阳分出多少来就是经络,经络流行营卫就是现今理解的经络腧穴,还分布经筋和皮部。五行把每一个生命活动分出五个方面,就是脏(腑)或叫做器官。如,精神活动魂神意魄志,脉动的弦洪濡毛石。同一行中所有方面,都可用肝心脾肺肾来命名,即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脉,脉舍神;脾藏营,营舍意;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也就是说肝心脾肺肾,仅仅是个符号,所有生命活动的五个方面用其虚指。

这一方法,可以概括为辨证数理逻辑,黑格尔的辩证法尽在其中。

既然,中医理论是一种系统方法,那么,就没有什么落后不落后之说,只要能处理需要处理的问题,就是先进的。红焖猪肉可以,红焖猪手也可以,红焖海参、红焖大虾、红焖羊肉、红焖土豆、红焖山药,只要喜欢红焖,食材仅仅是方法的处理对象。中医理论也可以应用到任何事物当中,故曰上医医国。

从红焖肉到红焖山药这不是创新,这是拓展。现代中医创新不离口,但没有一项可以称得上创新,有一些顶多算是拓展或是老酒新瓶,更多的是对经典的曲解和误读。中医不缺创新,恰恰缺少传承。一人一套理论,还缺少创新吗?

古代中医不知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照样能治冠心病,现在知道了也许治的更好。西医看到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传统中医认为魄门亦为五脏,冠状动脉亦为五脏,平滑肌蠕动的波幅、波频、波峰、波谷、传播方向就是五脏,一个冠心病至少有五个证型。若是刺痛脉弦,传统中医就认为肝藏血、肝脉弦,这个证型要活血疏肝。若是胀窜脉毛,传统中医就认为肺藏气、肺脉毛,这个证型要理气。现代某些中医认为这是心脉瘀阻,用的却是活血药,而肝藏血,心病不去治心干嘛要去治肝呢?是不是临床靠经验,理论胡乱编?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理应是把中医的方法拓展应用到西医理化发现的疾病上,而不是把中医改造成西医,对等翻译不可通约的同名概念。怎么把中医的方法应用在西医上,举个例子:癌症,其生物学特征是恶性繁殖,不分化,把一个细胞生命周期分出生长壮老已来,癌症就是生太过长不及,生长壮老已,肝心脾肺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如上可见,传统中医的理论是自己的,不是任何一个学科的应用,故不受任何学科的检验。检验中医理论正确与否就靠疗效,当然中医可以研究自己认知的本质,诸如阴阳。什么机制是阴,什么机制是阳,个体生命为什么由生到死,衰老快了是病,衰老慢了也是病呢?任何一门科学都可以跨学科,中医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传统中医是一门专门研究治病的理论,不必研究生物学,更不会去研究量子力学。烹饪不是营养学的应用学科,心理学不是生物学的应用学科。同理,中医完全可以不是生物学的应用学科。传统中医从来没有“司内揣外”揣测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故西医没有权利和责任来指责中医、修正中医、改造中医。中西医结合这么走,路也走不通。理论胡乱编,必然带来经验传承扭曲。没了疗效,中医亡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