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老街:尘封的往事飘起了雪

田家庵老街恰是一声长长的唿哨,它总在记忆的耳畔忽鸣忽灭。于是就在寒冬的这天清晨,我再次走进这条老街,我要去聆听一段尘封的往事,用双手接住记忆长空里的一片片白雪。

说到田家庵老街,就绕不开淮河路。提起淮河路,可以适当补充几句关于道路命名的一些有趣现象。同样是道路,在北京叫做“街”,比如妇孺皆知的长安街。在天津叫做“道”,比如我今天告诉你的卫国道。在上海叫做“路”,比如耳熟能详的南京路。

我在想,田家庵老街的淮河路以“路”做词缀,估计和安徽与江浙比肩相邻有关;估计与上海曾是淮南的封地有关;估计与淮南解放前有一些江浙商人来淮经商有关;比如出生于1906年,于1945年带着希冀来到淮南的无锡商人邵坤元。

今天的天气一片晴好,渺渺万里无云,更无千山暮雪。陪同我行走田家庵老街的是邵坤元现年64岁的孙女邵卓敏女士,我们要一起慢走淮河路,品味时光煮酒。

淮河路是解放后,淮南市在原路基础上改造的一条宽阔马路。这条笔直的道路就像一根扁担,东边挑着田家庵电厂和火车站,还有淮南面粉厂。西边担着沟通南北的淮河码头。就这样挑着时光一路走来,颤颤悠悠,我的老街之行就起步于西边的船坞。冬天的河下寒风习习,河边的垂柳虽然没有了婆娑的绿意,却也枝条柔嫩在孕育着一场春风。

随着高铁高速的贯通,现在的淮南港,与过去相比冷清了许多。田家庵在解放前是淮河流域较大的商品集散市场,尤其是粮油!既可经田家庵火车站到达芜湖的裕溪口,进入长江水系。也可经田家庵港散布淮河流域。老街水陆交通的优势吸引了各地商家纷至沓来,这里面就包括邵卓敏的父亲邵志康。

1948年初春,21岁的邵志康风华正茂,他从无锡来到田家庵后,就在老街租用六间民房办起了建成米厂。我们今天踏足的淮河路,诞生过淮南市的许多第一。建成米厂就是其一,它是解放前淮南第一家采用机器碾米的企业,可谓淮南碾米工业的始祖。

冬天的田家庵老街,沿街的高大梧桐早已飘尽了落叶,太阳的光芒软软的,覆盖着这里摩肩接踵的人流。沿街布设的那些淮南市的各类早期机构,几经变换了主人。留下了一些颇具上世纪七十年代风情的建筑。它们站立在路旁,静默不语,日复一日,浏览着秋日冬阳。

有谁知道最初的建成米厂落脚于田家庵哪个地方?只知道老街上兴办年货的人流在熙熙攘攘。有谁知道建成米厂开业时有几位工人在忙?只知道老街里还有两排曾经高大的瓦房,房顶上覆盖着斑驳的挡雨布在折射着新旧交替的沧桑。只知道老街上慢走着邵卓敏和我,正在寻找一粒粒记忆的米香。

记忆里的194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年。是年,淮南矿路公司从日军手中收复了淮南煤矿、铁路和田家庵电厂。邵坤元就是这一年从鱼米之乡无锡来到淮南,受聘淮南煤矿局筹建淮南面粉厂。当时的淮南面粉厂设会计、麦务、总务三课。他担任麦务课长。

淮南面粉厂是官僚资本筹办的,用现在的话说相当于公有经济,垄断了面粉制造业。虽然它日产面粉1000袋,但是主要供矿路员工食用,不对外出售,普通民众很难买到。而当时的米主要是农民自家推碾的石磨米,米粒碎、糠多、产量低。这意味着淮南是一个潜在的粮油市场。

所以邵坤元的大儿子邵志康从无锡带来生产设备和熟练工人,开办建成米厂。机制米的颗粒整齐、白净、糠少,市场价格稳定。加上工人多是老乡,工资远远高于淮南水平,劳资关系和谐,建成米厂的生意很快兴隆起来。

1948年夏天,邵坤元辞去面粉厂职务,父子共同经营米厂。无锡人的精明加苦干,使得邵氏父子很快就积累了一定财富。1950年初,邵氏企业一边扩大生产,和寿县合作总社合资兴办了寿县第一家米厂——建华米厂,一边在田家庵淮河路的西头购买了一块土地用来建新厂。

这块土地位于淮河路与滨河路交叉口。我已经站在这里,正在左瞧瞧右瞅瞅,前后避让着摩肩接踵的人流,想努力寻找一个最好的取景方位。但是,无论我如何取景,镜头里的人与物都是匆忙而朴素的,丰富又杂乱的,颓败的建筑又映衬着一丝新春的迹象。

由于建成米厂生意火爆,很快地,就有许多碾米企业群起效仿,另外还有与建成米厂同等规模的国营米厂。邵氏父子居安思危,决定增加经营项目——加工油脂。这是解放后,淮南市较早用机械加工油脂的企业。

新厂建成不久,市政府决定取直田家庵火车站到田家庵港的淮河路。建成米厂和油厂恰好在马路的中央,邵氏父子顾全市政建设的大局,带头扒掉兴建的部分厂房,36间崭新的厂房,只剩下现在淮河路北的八间仓库在诉说着缓缓的时光。

人的记忆像筛子一样有过滤功能,许多事情钻过筛眼,一去不返。有些事情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到时过境迁,它就是牢牢地挡在筛面上,等着你在恰当的时机拾起它。

邵卓敏女士就是这样,她兴奋地指给我看,她出生在哪间瓦房;哪里是与油厂仓库毗邻的酱园厂;她曾经翻过窗户去偷一颗小小的酱菜,那颗酱菜就这样丰富了她的童年时光。哪里是淮南市最早的建筑公司,如果大门开着的话,她就直接穿过大门,去她的小小学堂;整条街都认识的邵家大小姐娓娓道来过去的时光,她的脸上复活了童年的模样。

邵卓敏出生于1953年,她降临的时候,由于建成米厂新建的厂房被拆,经济遭受重创,已经不再碾米,生产重心放在了建成油厂。1951年夏天,邵氏父子又着手长途贩运生意,成立了建华货栈。很快又积累了一定资金。1951年秋天,在新厂的北面盖起了22间瓦房,正式成立建成油厂,这是与国营淮南油厂并驾齐驱的私营企业。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一次感到行文拘谨,不敢自由伸缩。那是一段我陌生的历史。那涉及到一个家族的荣誉。那更会触及到新生的共和国的建国主张。1952年,“五反”运动开始,人民政府对建成油厂不利于国计民生的行为给予了严肃批评,对其在经济恢复期的作用也做了充分的肯定。邵氏父子一边参加运动,一边坚持生产,提高出油率。

“五反”运动结束后,市政府召开商民大会,邵志康在会上介绍了自己在运动中接受教育、改善经营、发展生产的事迹,得到市政府的好评,给淮南市工商界人士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带了个好头。

1955年,建成油厂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正式宣布公私合营。成为田家庵第一家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走上公私合营的私营企业。清产核资时,有职工40余人,资金是2.7万元,当时的一万元可以在北京购买现在价值一亿元的一座四合院。

由于建成油厂坚持技改技措,出油率始终居全省第一,1956年得到轻工部的嘉奖。同年,邵坤元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58年,建成油厂与国营淮南油厂合并。

公私合营后的邵氏父子一度担任各种领导职务。最值得记录的是1958年,邵志康调到市工商联代理主委。

就在这一切按照一定轨迹前进的时候,邵家女儿邵卓敏慢慢长大了。1970年,17岁的她随着上山下乡的洪流去农村插队。与普通人家的孩子插队两三年就可以返城不同的是,这位早已不是资产阶级千金的美丽姑娘,在农村一待就是六个年头。

六年的流年,邵卓敏同学,晨起的霞光映照的是你稚嫩的面颊,还是你流泪的脸庞?雨打和风霜,摧折你身旁的小树,还是茁壮了一个女孩的成长?邵卓敏同学,春节前的炮仗,炸碎了你的返城梦,还是摇晃了那抹照亮你书卷的烛光?邵卓敏同学,天将暮,雪乱舞,半枝梅花半枝柳,我猜想,你肯定会秉承父辈坚强的秉性,小小窗外的娟娟月,一定会照亮你用梅花去插满矮矮的门头!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那年,邵卓敏有幸成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生……

谈爱恨,谁也不敢潦草!

邵卓敏女士和我一起漫步淮河路,笑谈一切,过去的皆已过去,抬头望望,是漫天的彩云在飘!回头想想,所有的所有都是渡人的那座桥!

那么,我们慢走田家庵老街的意义何在呢?是啊,意义何在呢?当我们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个俊俏的小女孩跑了过来,她盯着我们,一脸的稚嫩,这分明是童年的邵卓敏,带着纯净和天真,在爷爷和父亲1950年建起的油厂仓库前玩耍。她的出现让时光倒流,让我们有幸去盘点一遍邵氏家族的精神财富:

邵氏企业落户淮南是因为商机,由此可见,商机带来活力,与地域无关。后起的淮南一样可以吸引发达的无锡。

邵氏企业成长迅速,永远离不开善于决策。企业的每次发展都是因为及时运用先进的生产力,伴随着技改技措。更为重要的是,注重劳资关系,工人的福利总是摆在第一。

企业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企业的兴旺取决于安定的时局和国家的政策。企业遇到困难在所难免,邵氏企业几乎在每次壮大前,都遇到了命悬一线的危机。他们从来不气馁,而是想方设法走出困境。

谁不爱慕财富?邵氏企业也不例外。但是,促成我行文此篇的原因是邵氏企业的名称。不论是建成米厂、油厂,还是建华米厂、货场,他们都离不开一个“建”字。财富的积累需要“建”字当头,需要脚踏实地付出!

怀揣着“建”字梦想,邵志康先生于1981年10月着手筹建中国民主建国会淮南市委员会。1982年初,民建安徽省委淮南直属小组建立,邵志康任组长。2010年8月21日,安徽省工商联原副会长、爱国民主人士、民建会员邵志康同志与世长辞。

慢走田家庵老街,尘封的往事飘起了片片白雪,那是人性的寒冷与纯洁…..

《田家庵老街:尘封的往事飘起了雪》 2017.2.5

(作者:崔小红,民主建国会会员)

(0)

相关推荐

  • 香港旧影1960年代,波斯富街邵氏电影明星

    来源:旧影阁(ID:jiuyingge),侵删. 历史之沙 文化世界,精神食粮. 公众号 [1967年]波斯富街是香港铜锣湾一条主要街道,北面连接告士打道,南面连接礼顿道,中间与多条重要道路交汇.波斯 ...

  • 一觉醒来路封了

    2021年8月5日,郑州市二七区封控区封控升级,笔者所居住小区虽然在划定的封控区内,昨天出封控区各路口还无人把守,出封控区外办事,还可以随便出入,今天上午出封控区外办事,小路口被封死,大路口已有人值勤 ...

  • 宜陵人说宜陵,宜陵人看过来

    [往期选读] 家乡宜陵的历史 宜陵先贤,乾隆之师 游走宜陵老街 下面摘录部分网友的留言. 回  忆 @沐姥爷 小时候宜陵的老街是用一条条石块铺起来的,每块之间的缝隙里,能听到排污的水流声,街上真的是车 ...

  • 田家庵老街:摇醒城市记忆

    田家庵老街,位于淮南市经济.文化大区田家庵的北端,濒临淮河中游的田家庵港.主要散布于东西走向的淮河路的两旁.市内直达那里的公交车较多. 为了准确地介绍它的地理坐标,我上网搜索它的位置图,可惜的是,地图 ...

  • 田家庵老街:光阴煮铁

    田家庵老街,依傍淮南港.如同一位百岁的美人,年轻的韶华已被西风吹凉.起伏的小路就是她褶皱的皮肤,没有了年轻时的粉彩生光.就在今天,我要走进你窄窄的小巷,寻找你当年嫁入淮南时留在淮河里的那一路菱藕花香! ...

  • 田家庵老街:一场市井风月

    田家庵老街,我曾经专门为你写过两篇文章--<摇醒城市记忆>和<光阴煮铁>.今天,我第三次特意走访你,是为了写一写你的那场市井风月. 何谓市井?市,指街市:井,是天井,就是庭院的 ...

  • 田家庵史话

    老田家庵何时起集,没有史书记载.有一个传说或许能从时空上显示它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作为重要商埠的起源.最初田家庵地区沿河岸边没有真正的货运码头. 传说清朝光绪年间﹙1887年至1895年﹚,黄河水夺淮水灾 ...

  • 旧事重提:田家庵发电厂

    崔小红老师的第二本地域散文和情致诗的合集<听古城>,在淮南书城一楼的"淮南作家",二楼的"读书会"均有展示,可以免费阅读.同时展示的还有<诗意 ...

  • 傍晚,田家庵

    <傍晚,田家庵> 崔小红 傍晚时分,我来到了田家庵,我要写一写傍晚时分的田家庵.为什么?因为1953年5月22日,我们的田家庵区成立了.光阴似苒,甲子有余.为迎接成立日的到来,我有义务用文 ...

  • 田家庵渡口

    田家庵渡口 崔小红 田家庵渡口的傍晚是炫彩的,这份炫彩带着笛孔流出的乐音,带着八月的温度,用画笔涂抹着夕阳的金橙与暗红.护堤大坝上草色青青,河下的风吹来,轻轻地吹来,吹过柔软的柳梢,吹向那边老的榆树和 ...

  • 如果有天堂,就是田家庵区的城市书房

    如果有天堂 就是田家庵区的城市书房 崔小红       今天,秋雨如歌,我有幸走进田家庵区图书馆之城市书房,这也是淮南市的第一间城市书房.       我在感触之余,连忙推荐给你. 这间城市书房位于田 ...

  • 田家庵区督学责任区10月份督导工作交流会

    11月5日上午,在第一督学责任区召开了各责任区负责人交流座谈会,交流座谈的内容是:幼儿园市级复评和食品安全常规督导情况.农村学校两项工作措施落实情况.责任区资料建设情况等.督导办人员参加会议.督导办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