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吕品昌的泥痕火迹
相关推荐
-
『雕塑头条』大匠之道 · 周国桢
条 大匠之道 · 周国桢 作 者:周国桢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策 划:北京艺彩风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 话:010-63820218 <大匠之道>系列丛书是由北京艺彩风尚 ...
-
九江人李见深,在景德镇造了个世外“陶”源三宝村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九江人陶渊明,登上鄱阳湖畔的一叶小舟,高唱<归去来兮辞>,回到了家乡庐山脚下,开创了田园诗派,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qu ...
-
展览预告│吴天保艺术回顾展1939-2000
<吴天保艺术回顾展1939-2000> 展览地点:深圳画院美术馆 开幕式.作品捐赠仪式及座谈会时间: 2021年9月11日15:00 艺术顾问:梁宇.傅维安.董小明 策 展 人:吕品昌. ...
-
陶艺作品一定是以肆意堆砌、粗头乱服的造型面世才够现代吗?
本文作者:马凯臻 本文节选自<陶艺,何以现代?> (作者系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非遗研创中心主持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对"制陶时代"与"陶瓷时 ...
-
国人最放不下的“大师”情结, 恰恰阻碍了创新? | 文化纵横
<文化纵横>2021年6月新刊上市 ✪ 边巍 | 本刊特约记者 [导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一个有关中国精神的根本性问题日益浮现:在传统与创新之间,中国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 ...
-
“泥味”与“火烧”:现代陶艺之壁
现当代,绘画.雕刻.工艺.设计等领域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不少艺术呈现出交叉.融合的态势.被广泛设置在城市建筑空间和公共场所中的日本现代陶壁,以其独特的形式样貌和丰富的艺术内涵体现出跨界或多向的特征.它 ...
-
读懂周国桢:一部现代陶艺史
周国桢 当代著名陶艺家.教育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教授 1931年生于湖南安仁. 1949年投笔从戎,加入解放军46军136师宣传队 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分配至轻工业部陶研所 从此在景德 ...
-
『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呼唤“佛教造像学”
▲ 呼唤"佛教造像学" --序<石胎灵躯> 拿到天津美术学院黄文智博士<石胎灵躯>的书稿,我第一时 ...
-
『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公共艺术的观念
▲ 一般认为,"公共艺术"概念的正式出现,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1)这个概念在中国的使用,大约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公共艺术在中国最常见的使用办法,就像过去人们对待前代的 ...
-
『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傅中望:得智慧者得自在
▲ 内容提要: 傅中望是中国当代雕塑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标志性人物.傅中望的创作最早从直觉进入,中间经过多个能量转换和上升的阶段."楔子"是傅中望艺术语言的一次简化和纯化,也是傅中望 ...
-
『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非典型公共艺术
▲ 内容提要: 公共艺术概念在中国出现的时间不长,它与中国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教育尚处在初步的磨合阶段,它离一门成熟的学科,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公共艺术的学科目前只能是"非典型" ...
-
『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中国雕塑的新传统及其两个转化
▲ 内容提要 本文提出,中国雕塑有两个传统,一个是五千年以来的老传统,即中国古代雕塑传统:一个是辛亥革命之后,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引入西方雕塑,经数代雕塑家努力所建立起来的新传统,即中国现代雕塑 ...
-
『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叶毓山的贡献
▲ 本文拟从六个方面阐述叶毓山雕塑的价值和意义,试图总结叶毓山对中国现代雕塑所做的贡献. 一.叶毓山所创作的一系列革命人物和领袖雕塑,既满足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时代需要,又充分展现了艺术家的创造才华:既 ...
-
『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陈天先生在美术领域的理论贡献
▲ (陈天作品暨教学文献展学术座谈会上发言) 陈天先生一生坎坷,饱经磨难,使他在美术领域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被长期埋没.直到三卷五册本<陈天一个雕塑家的行旅>出版,陈天先生才开始为学界所知晓 ...
-
『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什么是公共艺术
▲ 一. 如何定义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的概念近年来在中国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人们究竟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似乎还缺乏必要界定.人们对公共艺术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常常是模糊的,甚至是随意的. 公共艺术 ...
-
『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守望精神家园
▲ 守望精神家园 --十年守望·李永康雕塑作品展前言 文/孙振华 在中国当代雕塑家中间,李永康像一个行吟歌手,无论他走到哪里,唱的都是新疆的歌.他爱这片土地,爱这里的人:他用一双富于灵性的手,塑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