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鲁克-云随笔】慎重选择做决策的时机

我们通常所做的决策,大部分介于“必须做决策”和“可以不做决策”之间。因为我们的问题通常是如何改进,而不是做真正的变革和创新。这是两种情形。

首先,寻求改进的决策到底是做还是不做呢?这里有两个原则。

1、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要行动;

2、选择“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者折中。

比如,产品质量出问题频次高了,经过检查分析,发现某个环节的是操作员是个新手,技能不过关。脱产培训需要至少一周,是否要安排他去培训呢?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接替这个环节的工作,有一些产品的交货期就会有影响;如果不安排培训,产品合格率如何保证呢?现实中一定都是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形,但无论怎样决定,管理者所做的决策都是非此即彼,不能折中。

你看到了,做出决策或许是容易的,如何解决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后果才是真正的障碍,需要决策时一并考虑到。

其次,那些真正的变革和创新要不要决策呢?

以当下的保险业为例。人寿保险的代理人模式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国内,在保险业的发展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寿险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今,代理人机制巨大的成本已经让保险公司不堪重负,代理公司、经纪公司蓬勃兴起,身为主体的保险公司业务连续下滑,却迟迟不见“壮士断腕”的决策,依旧在缝缝补补,寻求改进。或许,大家都担心承担不起那个决策需要付出的代价,所以都在等那个最佳的决策时机吧。

也正是因为现实的复杂性,决策必须由人做出,管理者不可幻想将决策权交给电脑。

赵云爱

热爱文艺理工女。曾经的工程师,保险公司滋养下成长20年,做过销售、服务,管理过服务部门、业务部门、人力资源、分支机构,2006年起学习并实践德鲁克管理思想,得心应手,成效显著,遂决定投身德鲁克管理思想的传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