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芯生物科创板成功注册,看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尺度把握。

历时3个月零20天的时间,这家耗时最长的生物医药企业,总算拿到了科创板上市的门票。

从17日一早上各大公号发布的“内部消息:证监会等它自己撤材料”,到晚间的证监会同意注册,这一天,剧情的大反转,经历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总之结果还算好,那些存在同样或类似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的企业,也算是松了一口气,整理整理材料,赶紧按原计划上报。

它的主要问题在于,研发费用资本化金额超过了净利润,也即,如果资本化的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将会由盈利转为亏损,从而不符合所选择的第一套科创板上市标准。情况如下图:

那么,它的资本化时点是否足够谨慎:

从比较来看,一般研制的新药在第Ⅲ期临床试验即为最后一次临床试验,微芯生物以取得最后一次临床试验批件作为资本化的起点,与同行业公司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开始资本化是相符的,并无不妥之处。

此外,微芯生物的几项新药研发资本化起点都相对较早,截止目前的进展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知,除了西达本胺(非小细胞肺癌)还在试验中,其他均已结束最后一期临床试验,申请上市或已获批上市。在新药研制过程中,能完成临床试验Ⅲ期的寥寥无几,可以说暂时大功告成,这就有力的验证了当初无形资产资本化的几项条件,有技术、有资源、有意图和有市场,当然后续还有上市后的Ⅳ期临床研究,也可能存在之前研究中未被发现的严重不良反应,但概率不大,且可以进行不断的调整。来看一下百度的结果,了解一下新药研制的大概:

来看一下科创板上市审核问答第14问的审查要点:

前述已说明符合行业惯例,资本化起点基本都是报告期之外,因此报告期内一贯运营该政策,此外,截止目前,相关药品研发过程大都完成最后一期临床试验,进入上市申请或上市获批阶段,说明当初预计的资本化条件均已实现,资本化并无不妥之处。成本费用归集、会计处理在反馈问题中也作了较为详尽的回复,不存在问题。

综上,虽然问询函中关于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会经常问到,如果费用化,对损益的影响问题,但只要资本化是谨慎、合理的,哪怕全部费用化会由盈利转为亏损,也是可以成功注册的。这就要求,企业在确认资本化时点时,要有清晰的研发各阶段区分,各阶段还应当有清晰的外部有力证明,比如第三方专业报告、医疗器械行业的伦理批件、医药行业的临床试验批件等等,还要做到成本归集清晰,最后要符合行业惯例。

——————广告——————

审计、投行尽调必备利器:预警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