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描写内容惹争议,陈忠实受它启发创作田小娥

上世纪90年代初,陕西作家贾平凹的《废都》和陈忠实的《白鹿原》在文坛搅动了无边风云,令作家同行、专家学者、普通读者们争相阅读并激烈讨论。大家讨论的东西说来也简单,就是贾平凹和陈忠实是大家公认的严肃作家、纯文学作家,但《废都》和《白鹿原》却花了很多笔墨直白地去描写男女之事。

《废都》和《白鹿原》热销一阵子过后,很快就因为描写尺度问题而摊上了大事儿——《白鹿原》不被允许公开讨论,后来不得不以删节本参评茅盾文学奖;《废都》直接被严令禁止出版,收缴已经出版的,十多年来只能通过盗版书在地摊上流传。

陈忠实与贾平凹

对于《废都》和《白鹿原》创作前后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废都》和《白鹿原》这两部惊世之作之所以会在上世纪90年代初面世,直接受到了《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的影响。《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著名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因非常直露地描写性而遭查禁,直到劳伦斯逝世30年后出版社打赢了一场大官司,才得以在英国公开出版……

从故事层面来看,《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主要讲述的是男女之事。在中外文学史上,许多经典名著都讲述过这样的故事,比如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与《神曲》齐名的《十日谈》、著名骑士小说《圆桌骑士》,又如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再如《水浒传》、“三言两拍”、《红楼梦》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故事……

当然,这些名著都没有用太多笔墨去具体描写细节,要么是一笔带过,要么是以比较诗意的文字去描写。毕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文化和道德都不允许作家去露骨描写那种事。但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却打破了这个禁忌,使用了大量非常直白的语言对其进行描写。

《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主要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康妮与丈夫克里福德、情人麦克利斯、情人麦勒斯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女主人公康妮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家庭,不仅外表美貌而且拥有很高的修养,大学时是学校有名的美人儿。大学毕业后,康妮嫁给了男爵之子克里福德。克里福德本在剑桥读书,因为战争提前回国,在一个了不起的军团里当中尉。婚后没多久,克里福德就去参加一战了,最终被抬了回来——下半身瘫痪。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剧照

身体残疾的克里福德心灰意冷,带着康妮离开了大城市,一起回到了自家矿产所在地拉格比。阴沉破败的拉格比充斥着煤矿、钢铁的味道和机器的轰鸣声,年轻貌美的康妮守起活寡。失去那方面能力的克里福德试图通过所谓的精神生活牢牢控制康妮,但时间一长康妮却患上了抑郁症,生活失去色彩。

况且,克里福德不仅失去了那方面能力,还成为了一个失去人性的资本家。他把采矿工人们称为“它们”,认为他们和动物没有两样。不仅如此,康妮在他眼中也只是一个工具,维护自己体面的工具。为了给自己传宗接代,他甚至怂恿康妮向陌生人“借种”,并认为这是有利的。是的,克里福德心中没有情感,只有利益。

电动轮椅上的克利福德和康妮

于是,康妮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反叛的道路,通过情欲反叛冰冷灰暗、没有感情的虚无生活。康妮先是与爱尔兰青年迈克利斯发生了关系,他是一位成功的剧作家,受克里福德之邀来家中做客。但迈克利斯并不是康妮心目中理想的对象,并且很快就离开了拉格比。之后,康妮跟猎场看守员麦勒斯好上了。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夫人的情人”指的便是麦勒斯,他曾受过高等教育,会英语、德语、法语,还曾在部队当过军官,但却因对时代失望而回到家乡当一名卑微的工人,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独居生活。一天,康妮偶然经过麦勒斯居住的林中小屋,看到了麦勒斯洗澡的情景,感受到了纯粹的人之美。

麦勒斯影视形象

起初,麦勒斯对康妮极为冷漠,哪怕是康妮主动来到他的小屋,问他要屋子的钥匙。因为麦勒斯是一个经历坎坷、对现实失望的人,他不希望别人打破自己平静的生活。不过,麦勒斯终究还是和康妮在一起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花了非常多的笔墨详细描述这些细节,在如诗如画的树林中,在大雨滂沱的荒野中,两人尽情享受着那隐秘的快乐。

总之,这部小说用了非常多诗意的文字描述细节。也正因为这一点,小说面世之后受到了非常多的批评,很多人都称之为“低俗小说”、“堕落文学”。小说亦因此遭到了查禁,不久后劳伦斯便在抑郁愁苦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事实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虽然花了很多笔墨详尽描写细节,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部“低俗小说”。事实上,这本小说比很多所谓的“严肃文学”还要严肃,因为它思考的是极为现实又极为深刻的生存问题,“性”在小说中其实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劳伦斯的生平及创作思想。

1885年9月11日,劳伦斯出生于英国中部的诺丁汉郡的一个煤矿工人家庭。劳伦斯的父亲是个脾气暴躁的矿工,母亲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妇女。这个家庭平日里入不敷出生活拮据、争吵不断,使劳伦斯养成了多愁善感、沉默内向的性格。劳伦斯自幼对经常酗酒、脾气暴躁的父亲印象不佳,对严厉又不乏慈爱的母亲则较为依恋,这使得劳伦斯产生了一定的“恋母情结”及女性崇拜意识。而矿工家庭,则为劳伦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写作素材。

劳伦斯

当然,对劳伦斯创作影响最大的是所处时代的变化。当时,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田园生活一去不复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工业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物质财富日益丰富,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进步背后却也有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以劳伦斯本人为例,他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采矿工人,但他放弃平静的田园生活,冒着生命危险采矿作业,却因资本家的剥削而生活拮据。从整个社会的层面来看,富有的人积累越来越多的财富,贫穷的人依旧贫穷,却失去了往日平静的家园甚至是自由。滚滚浓烟和机器的轰鸣破坏了青山绿水和鸟语花香,许许多多的人在机器面前机械地重复着自己的工作,沦为了机器的一部分。

但即使工业化进程中存在如此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家却都异口同声唱着赞歌,社会对金钱和名利的向往也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告别了封建时代的人类又受到了来自于工业文明或是现代化的压迫;强大的新兴国家则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落后的国家,再加上其内部矛盾重重,最终引发了世界性的大战。

20世纪初期英国工厂

劳伦斯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使他养成了相当强烈的反叛心理,仇恨铺天盖地的工业文明,憎恶剥削阶级,痛惜人性的丧失,向往精神世界的自由。自25岁起,劳伦斯拿起了文学创作之笔,通过诗歌、散文、小说描绘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现着极为复杂的内心世界,寻求着人性的自然美。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劳伦斯创作出了《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等名作,成为了20世纪初英国文坛最为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劳伦斯和我们中国作家沈从文很像,他们都试图借助精神、肉体上的自由追求自然本性的发展。因为他们都认识到,只有复活在工业社会中受到压抑和扭曲的人性,才能使人保持自我,不至于沦为机器的一部分。但就在劳伦斯全身心地在文学世界寻求自然本性之时,现实中的他却遭受了非常重大的打击:一是他因病丧失了性能力;二是他的妻子红杏出墙;三是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但这并未警醒世人。

劳伦斯

因此,41岁的劳伦斯开始动笔创作生命中的最后一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用了两年的小说三易其稿,最终才定稿,并将标题确定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这部小说中,劳伦斯主要塑造了康妮(查泰来夫人)、克里福德(查泰来爵士)和麦勒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三个人物。

康妮高贵优雅、年轻貌美,但却被冰冷、灰暗的生活所束缚,代表的是被工业文明压抑的一代人。她最终通过情欲走上反叛的道路,寓意着以释放天性对抗阴暗生活、找回纯真自我。克里福德因战争而残缺,又因压榨他人而完全失去人性,代表的无疑是工业文明对人的残害。更可怕的是,他本人竟以为一切本该如此。

麦勒斯有知识、有修养、体魄健壮,热爱森林、热爱田园,则是与克利福德相对立的存在。他就像一个精灵一样,呼唤着康妮与之结合。最终,康妮离开残缺的克利福德,来到完满的麦勒斯身边,他们的每一次结合都完全顺应情节发展的需要,毫无多余的描写。事实上,劳伦斯正是通过这些描写来表达他的创作意图:呼唤真正的、温情的、接触的、勇敢的真实生活,将人类由阴影中引向光明的将来

遗憾的是,劳伦斯这部在艺术和思想上都达到极高境界的作品,却因为其中的大尺度描写而迟迟不能面世。1928年3月,43岁的劳伦斯自费在意大利印刷了1000册并将它们悄悄带回英国。但是,各地的书商却拒绝销售这本书。之后,劳伦斯痛心地想到了出版删节本,但各个出版社已经听闻这部书被禁的消息,没有一家愿意出版。劳伦斯虽然坚信“总有一天。这本书会公开出版”,但他终究没有等到这一天。1930年3月2日,年仅45岁的劳伦斯抱憾而终。

直到1960年,劳伦斯辞世30年之际,英国的出版巨头企鹅图书公司决定出版未删节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并迅速印了20万册准备发售。伦敦首席检察官琼斯看过书后,宣布:该书有不道德倾向,根据《出版法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全文出版显然有悖于法令,应予以处罚。之后,伦敦老贝利街刑事法庭上演了一出文学与法律较量的世纪大讼——《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审判案。

出席那场世纪大讼的除了检察官、著名律师之外,还有诸多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宗教界的知名专家。这些专家要出庭判断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是否大于“淫秽之恶”,或者是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到底是一部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还是一部以大尺度描写赚人眼球的低俗之作?

审判长一心想要以司法的力量查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但他没有想到,向来最为保守的宗教界专业人士看完这部小说后,竟也认为小说的文学价值远大于所谓的淫秽之恶。其他的30多位专家,亦都支持小说的公开出版。之后,陪审团的成员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了小说,最终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无论是从法律还是道德的角度来讲,法院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的指控都不成立。最终,企鹅出版社胜诉,《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得以公开出版。之后,这部作品多次被改编为电影。

到了1986年,中国读者终于看到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中文译本。之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文学专家、作家之间引起了热烈的讨论。1988年10月,上海举行了中国首届劳伦斯学术研讨会。许多作家和专家都意识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一部极为深邃的作品,其中大量的大尺度描写也不是为了写而写,而是具有极高的美学意义以及丰富的象征含义

就在这个时候,陕西作家陈忠实无比急迫地想要写出一本“死了可以垫在棺材里当枕头的作品”。此前,陈忠实一直写的是中短篇,这次他想要利用50岁前的最后几年黄金时光,创作出一本关于民族命运的史诗巨著。为了写这部书,陈忠实辞去了区委副书记的职务,隐居在了白鹿原的一所农家小院之中。

陈忠实

田小娥是涌现在陈忠实脑海中的第一个人物形象。当时,陈忠实正在查阅县志,他发现无数节妇烈女牺牲了一生,最后换来的就是县志中苍蝇般大小的一个名字。陈忠实不由陷入沉思,并将之与“性”联系在一起。但是,是否要将田小娥撕开来写,将她完全写成一个与节妇烈女相对立的人物?想到这一点的时候,陈忠实这位如老农般朴实的汉子,感受到了非常深的羞耻感。

这个时候,陈忠实想到了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那部小说完全撕开来写,丝毫不回避细节,但读起来是多么的自然流畅,读完之后是多么引人深思啊!最终,陈忠实意识到:“性”是不可避开的一个主要因素,它跟整个中国文明走向现代化息息相关;作家必须摆脱对性的羞怯感,用一种理性的健全心理来解析和叙述作品人物的性文化心理和性心理结构

陈忠实最终获得了“撕开来写”的勇气,并且多次强调“《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对《白鹿原》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于是,我们最终在《白鹿原》中看到了像康妮一样敢于反抗的田小娥。是啊,田小娥和康妮多像啊!她们都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都有正常的需求,但却被病态之人束缚、压榨,而她们都没有选择屈服,而是大胆地听从内心的野性召唤,打破禁忌追寻着自由、健全、人性的生活。

田小娥影视形象

除了对《白鹿原》产生重要影响之外,《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还对贾平凹的《废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贾平凹创作《废都》之前遭遇了一系列打击,其中包括与异性好友反目、父亲离世、婚姻亮红灯、身体患重病等等。此外,贾平凹所处的时代虽然商品经济的发达,但大家的精神却空前空虚堕落。

这些遭遇,和劳伦斯创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前的遭遇极为相似。而贾平凹也跟当时的劳伦斯一样,想要创作出一本可以“安抚灵魂”的小说。贾平凹选择的方式也跟劳伦斯类似,以“性”为突破点对抗现代社会造成的空虚、麻木、冰冷、功利。于是我们看到,《废都》的主人公庄之蝶虽是一个大名人,但精神却极为空虚、痛苦。为了释放苦闷,庄之蝶不断与身边的女性发生关系。

贾平凹

但值得注意的是,《废都》中的女性角色虽然个个风情动人,但她们却没有灵魂,仿佛是为庄之蝶发泄而生的,似乎只是认为与庄之蝶发生关联能取得荣耀一般。反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康妮,她在与麦勒斯的关系中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她之所以与麦勒斯走到一起,完全是听从内心的呼唤,完全是为了自救,要不然她很可能郁郁而终。而她丝毫不嫌弃麦勒斯的身份、收入、年龄,愿意为他放弃自己的名节,放弃自己拥有的富贵生活,这是多么可贵的真情啊!

此外,劳伦斯之所以花大量笔墨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直露地区描写性,完全是将它当成一种自我拯救、寻求真实、完整人性的方法。在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分裂的时代,在工业文明轰鸣的时代,在众人追逐名利的时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道路。也正是因为认识到劳伦斯的伟大贡献,在他逝世50年后,人们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为他竖起了一块纪念碑,与拜伦、卡罗尔等伟大作家并列。

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欢迎阅读原著。只需点击下方链接便可得到,正版无删节译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