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爵王与废柴CVT

虽然一度处于崩坏的边缘,但在雷诺的帮助下,20世纪末的日产很快地恢复元气。于是在1999年,他们还是按照惯例拿出了全新一代Gloria/Cedric(Y34系),意图与同年代的丰田Crown再分高下。


死里逃生的日产似乎没有获得教训,在豪华车市场热度已开始下降的当时,他们在第十代Gloria/Cedric依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以及新技术,从好的角度来看, Y34系依然不负“技术之日产”的响亮名号。


从Y32型起,Gloria相比Cedric多了一分年轻运动感,这在Y34型上亦得到充分的体现。有都市传说称Y34型的外观由PORSCHE DESIGN着笔,传言未经证实。
首先是开发平台,这一代Gloria/Cedric率先采用了全新的LL Class Plateform,该平台为日产专为旗下大型FR车辆研发,而Y34系则是首款基于该平台的车种,即便是高级如F50型Q45,甚至Prisdent,也只能紧跟此后;而在配置方面,除了用料足以匹敌更上级的Cima以外,还有诸如液晶中控屏幕这类当时并不多见的标准配置(尽管这块屏幕只能以一个位置蹩脚的按钮进行控制,而非触控);至于动力,多款采用NEO Di直喷技术的VQ系发动机也丰富了消费者的选项。


比起这些东西,Y34型上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则在于它的变速器:EXTROID CVT。

图片@http://.auto-online.com.tw
虽然日系车使用CVT变速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4年斯巴鲁宣布研发出ECVT,后来他们在1987款的Justy小车中引入该系统,当然,这里的ECVT里的E是Electro之意,而非如今丰田的E-CVT),而日产也在90年代初捣鼓出NCVT(基于斯巴鲁的ECVT改进而成)以及对应2.0L机器的HyperCVT,但这些东西主要面向一些排量相对较小,低输出而且是FF布局的买菜车。而EXTROID CVT则面向大排量FR车开发,其可以毫无压力地匹配输出280ps,峰值扭矩约为387Nm的3.0Turbo机器。

EXTROID CVT与传统CVT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采用滚轮而非钢带进行传动。根据日产当年的官方资料,滚轮相较钢带可承受更巨大的扭矩,同时反应更快,结构亦更为紧凑,相较于传统的AT,其燃油经济型更可提升10%以上。


一切看着似乎很美好,但缺陷肯定是有的。首先是它的成本极高,参考前期款的价格,搭载该套CVT的Gloria比搭载4AT的版本价格高出超过50万日元,500多万的价格甚至足够你买一台定位更高的4.5L CIMA,另外它也只能添加日产特指的变速箱油,增加了不少使用成本;其次,它本身的结构并不适合拆解进行维修,大部分情况下只能整套更换(更换整套的价格据称高达120万日元)……当然,“贵”是建立在某种前提下,因为这玩意实在太容易坏掉了!

根据网络上一些日本用家的反映,如果你不愿意花这120万,每年花个10~20万日元维修这副变速器的各种大小毛病也是很正常的,当然,也有人开了80000km也没有什么事。

该款变速器也被搭载在V35型Skyline中,原本的模拟6速功能进化至模拟8速。据说日产后来也将这一技术提供给了奔驰,但后者并未将其实用化。
虽然有这么一套从各个角度而言都十分神器的变速箱“附体”,但Y34型最终的失败,也不能仅仅归咎于此,过高的价格,比起同期Crown更前卫年轻的造型(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年轻化是必经之路,但Y34显然迈步太早)也是它失败的原因,到Y34的中后期,丰田推出在各方面都有着合理化创新的S18#系Crown(通称Zero Crown),Y34的日子更是难过,最终,在2004年随着Fuga的登场,Gloria/Cedric长达45/44年的历史,就此终结。
附:Gloria/Cedric Autech型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