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兴臣艺术典藏

孜孜向学 德艺双修
——《魏兴臣艺术典藏》序

魏兴臣者,阳城书、藏、诗、茶界之翘楚也。他从事医学、书法、鉴藏已有四十多年,声誉日隆,名扬海内外。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主任医师。兼任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综合发展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医疗行业课题组客座教授,中国艺术品收藏鉴定中心副主任和《中国书画家》杂志社副主编等职。近年来,曾不断应邀赴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南非等国家进行医学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留下墨宝无数。魏兴臣先生之所以有如此成就,是与他的艺术天分、异常勤奋、博览古今艺术典藏、师承名家大家有着密切的关系。魏兴臣先生1956年出生于河南省商水县,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曾服务于商水县人民医院并任院长多年。医术医德,早已名满杏林。魏兴臣先生受其父亲影响,从小就喜欢书法、文学诸姊妹艺术,最后以医术之精湛、书法之独具而广受赞誉。由于他家教颇严,加之书香氛围甚浓,因而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读书、学诗、习医、写字,成了魏兴臣先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魏兴臣先生作为一名医学领域的中西医结合专家,已经硕果累累。他在专业之外,以书法为课徒,到处拜师访友,广结翰墨善缘,浏览古迹名碑,收藏古砚名印,兼收并蓄,获益良多。目前,魏兴臣先生呈现的书法艺术风格,可以用“简约”或“率真”四字来概括。“简约”与“率真”,是艺术创作的高境界,简而不单,笔简而意丰,朴拙而率真,方能耐人寻味。魏兴臣先生早期以唐楷为宗,并参以晋人笔意,刚毅浑厚而不失温润。在他擅长的行草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几十年的书法积累与沉淀,也就是说,他成功地捕捉到了行草书的艺术真谛,用轻松简约的书法艺术语言,表现出了自然流畅的节奏和纵横潇洒的气质。所谓“矫若游龙,疾若惊蛇”是也。 作为修养全面、性趣广泛、风格独特的艺术家,魏兴臣先生在医、书兼修之余,涉足文房四宝、名人字画和宫廷老茶等方面的学习与研究,且收藏颇丰。在典藏、鉴赏和创作方面,看似无关宏旨的关联,却对他的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玩品评,以茶论道,诗、书、画、印合宗,既相互浸润,又相映成趣,令人感奋。其次,魏兴臣先生亦是一位诗者与歌者,他身上那种光芒夺人的精神气象,他笔下那种飞腾跌宕的学者品质,又是一般为官为文的书家所没有的。毫无疑问,魏兴臣先生是一位充满顽强生命力的艺术家。

捧读《魏兴臣艺术典藏》作品清样,感慨尤深。作者在中国传统艺术领域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令我折服。先生以一位勤勉而厚重的博学之士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深感可敬可佩。我与魏兴臣先生的认识,有一个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的过程。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有不少他创作的诗词佳句,读来意趣高雅,情感真挚,文字朴实,无矫饰或狂傲之语。先生的书品,一如其人品,平易谦和,内涵深厚,不故作丑拙,而是逸情高致,真力弥漫,闪烁着生活的光辉,折射出强大的人格魅力。人生有此一境,堪称足矣。

在艺术的天地里,他并不孤独,他是快乐的,打开他的艺术画卷,他要用他的诗与心灵对话,与朋友对话。此刻,中原大地正以温厚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的勤奋,他的才华,他的执着与他的梦想

春天已经到来。春天是旺盛的,春天是清澈的,春天是改变,亦是创造。预祝魏兴臣先生取得更大的艺术成就。

王猛仁
2021年2月2日

书 法

著名书画大师陈大章先生为魏兴臣书法作品题跋

藏 品

跨越康河连接国王学院与皇后学院的数学桥,与康桥毗邻,为牛顿设计并建造。

再别剑桥

怀着对知识的渴求、敬畏和向往
我踏进了世界名校英国剑桥
乘坐一叶扁舟
穿过皇后学院里250年前牛顿留下的数学桥

吟诵着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千古绝唱

划着康河里流淌着岁月的桨

穿越国王学院的后花园
在知识的海洋里荡漾

圣约翰学院里
捧读金庸的《天龙八部》

先生虽己驾鹤西去
而来自东方的射雕英雄
正在西方大不列颠岛国里翱翔

三一学院门前的苹果树旁
我享受着地球的万有引力
实在弄不明白
一个苹果落地
怎么会使牛顿产生人类社会中只有他才有的奇想

走进剑大
在知识的殿堂里我汲取了天地之灵气

面对诞生在这里
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伟人巨匠

我倍感渺小
如同宇宙中随风漂浮着的一粒砂

走出剑大
久久不能平复我激荡的思绪
也像徐志摩一样写一 段文字流芳百世吧

......
我苦于知识匮乏
在有限的词库里实在找不出与之匹配的词章

再别剑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旅 途


当年
我的从医梦已变为现实

曾沉醉于肉桂大枣
流连于甘草木瓜......
一件白大褂
让传统中医焕发新的生机

悬壶济世走天涯
曾经深造江城学府
也曾烟波江上中流击水

用诗文把壮美的风景描画

登临黄鹤楼
品味崔颢李白
画意诗情里
把蛇山踏在脚下

.....

如今
我向往真正的返璞归真

已洗尽脂膏铅华
正采菊东篱下......

在自己的收藏里
烹一杯醇厚的香茗
品一口浸满人生百味的老茶

透过不绝升腾的烟雾
破解可以传承的基因密码

与古董交融
和历史对话......

去发掘
曾经的人情冷暖
曾经的兴衰成败
曾经的雪月风花......

在一缕缕飘散的清香里
参悟四諦茶经
烫壶温盏
烧水煮茶
既然崇尚老子的道法自然
那我就把这杯茶分成三盏
一盏留给尘世任人评说
一盏存放在自己的回忆里氤氲散发

余下一盏
用我饱经命运磨砺的双手
轻轻地把它放下......

(0)

相关推荐

  • 共克时艰 | 周齐先生书法欣赏

    及时销疠疫,润物达萌生.  --明 · 戴良<咏雪三十二韵赠友> 1986年,周齐先生书自作句 萌生岂免疫 袪灾唯民智 虎年中秋  为继生同志作 注释:萌生,事物初始,喻生民之初.人初不具 ...

  • 祝遂之书法艺术赏评

    祝遂之书法艺术评论 大约十许年前,我初次登杭州龙游路沙孟海老先生之门,获见一位英年的秘书,经介绍,得知祝遂之先生之名,并得知他不但在校求学时亲承沙老的教导,又在许多年中协助沙老作编辑整理书学史的工作. ...

  • 李桂强先生的每日一书

    ​每日一书 阅尽几多兴废,七碗风流未坠. 悠悠八百年来,同证茶禅一味. --赵朴初<茶诗> 这一首咏茶诗,犹如作者站在历史长河中发出的吟啸:八百年,阅尽兴废,不变的是这未坠的风流--禅茶一 ...

  • 情融椽笔,援诗入书——王国安先生诗书赏析

    王国安,斋号佛居堂,1967年出生于陕西渭南,现为陕西省书协会员,陕西省榜书家协会理事,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渭南分院常务副院长,渭南市人文书画院副院长,渭南市书画院理事,全国公安文联书法家协会会员.多年 ...

  • 珠联璧合 | 当周齐先生的书法遇上赵朴初先生的诗

    周齐先生一贯主张, 书法是实用与艺术的统一, 笔墨当随时代, 书法艺术要为现实服务. 周先生经常用毛笔写白话文, 在作品中使用简化字. --栾继生教授<周齐先生及其书法艺术> 周齐先生书赵 ...

  • 第三届中华长江文学奖2021年度诗人奖初选:魏兴良散文诗四章

    黄河大合唱 (外三章)     ●魏兴良 一些声音,震撼河床,成咆哮之势,像一群脱缰的野马,腾越时光的巨浪. 那些强劲的音符,排列成太行山脉,排列成古道,还有黄土高坡的信天游,以及那黄河巨浪的奔腾和不 ...

  • 《太行抗战赋》词诗一组 魏兴元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太行抗战赋>词诗一组  魏兴元 北起燕山,南达中州. 你纵贯华北与黄土高原中间. 你林壑清幽,雄壮险要. 陡 ...

  • 《长城颂》组诗 魏兴元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长城颂>组诗 魏兴元 历代增修万里长,万里长城镇北疆. 江山辉映金星五,五十六族一个娘. 2,太行高 ...

  • 散文《山西 中华生态赋》外三首诗 作者:魏兴元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散文<山西 中华生态赋>外三首诗 作者:魏兴元 举世称黄海,浩渺无际.飞机上俯视,西高东低. 从 ...

  • 《延安精神》外三首 魏兴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延安精神>外两首 魏兴 杨家岭下,宝塔山前,年年岁岁,游客万千,既有花甲老者,亦有翩翩少年,时多中年人士 ...

  • 禅静寺刹前铭敬史君之碑.附碑阴.东魏兴和2年.清末拓本

    禅静寺刹前铭敬史君之碑.附碑阴.东魏兴和2年.清末拓本

  • 魏兴无|金牛奋地涌春潮——中国当代书画名家迎新春作品展

    艺术家介绍 魏兴无,1955年生,安徽合肥人,祖籍河北,系魏征第32代传人.先后毕业于皖西学院美术系和安徽教院美术系,曾经研修于中央美院.1999年2月和5月分别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和79 ...

  • “遵义杯”第五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黄河颂II魏兴元(山西省)

    2021"遵义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五届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黄河颂☆ ☆魏兴元(山西省) 与天相接,有千峰万坌,晋豫连通. 忆昔乘骖北上,愁杀曹公, 青莲马蹄冻滑,叹息 ...

  • 国粹艺术名家——行云(魏兴运)

    行云(魏兴运),1947年出生于咸阳秦都平陵下帝王村,1966年毕业于周陵中学,服务军队20余年.退休后以书法自娱,秉承"艺术当随时代"的精神,致力于篆字的美化造型,期冀创出较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