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教育把好舵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对学生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科学成才观,破除仅以成绩衡量学生的传统评价手段,积极探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模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转变教育评价观念

教育评价不应该是以分数论英雄,而应该将评价贯穿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为教育教学提供诊断依据。过程性评价不仅应关注结果,更应关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及时并有效地对学生的各项行为做一个诊断,有助于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语文学科为例,教师以周为单位,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以及其他可加分项目进行细致记录。课堂表现包括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合作探究能力是否强。作业表现包括作业字迹是否端正、作业内容是否有质量、作业完成率是否达标。其他可加分项目包括课堂中的闪光点和课后作业以及课后反馈上的突出表现,均可记录在过程性评价表中。教师一周总结一次,将过程性评价结合结果评价,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

转移教育评价对象

以学科为载体,评价对象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移。全面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任何课程的教学都是依据“求真立人”,教育重点是让学生经历与体验,让学生呈现真实的自我,让教师和家长发现真实的学生个体。以学生为评价对象,剖析学生自身的成长过程,以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基础,进行各方面的评价。

语文教学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是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课堂。只有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会促进学生不断进步。通过挖掘出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其个性得到发挥,这样不仅能及时地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态度、自我发展、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品质,还能让学生在认识自我、改进自我的同时,关注到自身的优势,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融合教育评价内容

学科与学科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得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课前,教师应做好课堂的价值目标设定,以价值取向和学业获得为导向,设计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课中,教师应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教授过程中体现学科的相互关联性,以学生的具体表现为着力点,激发学生的课堂表现,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渗透教育评价结果

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渗透。结果评价是重要的评价方式,但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结合立德树人的宗旨,教师要帮助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可以将结果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评价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中的秩序、小组合作程度、学生的活动参与度等进行评价。结果评价要从单一的文化课考试成绩走向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

“五育”评价的渗透。德育评价是一种针对内在的评价,光靠学生某些行为和教师主观的判断,是不够科学的。那么,在评价手段上,可以进行反向思考,设立底线行为标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不触及底线标准,就可认定其道德品质是合格的。

美育作为一种没有标准答案的教育,其教育评价就应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发现美、审视美、创造美和传播美。美育的评价要立足学生自我的发展,让学生得到个性的释放,综合考虑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艺术表现和成果展示等。艺术参与度客观评析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表现侧重考察学生在审美感受、体悟、鉴赏等方面的独特能力和突出表现,艺术成果则重点呈现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所获得的实物性成果。

体育帮助学生拥有健康体魄,劳动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 两者同样至关重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和体育活动,将劳育和体育的价值融入各项环节中,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小学阶段注重的是人的培养和精神的发育。每个学生的天赋不同,教育评价要多元化,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进行各评价结果的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真正让学生得到综合性的评价。

END

(本文作者薛林单位系上海市浦东新区海桐小学)

文章来源|《上海教育》杂志2021年2月AB刊,有修改

第六届教博会将于2021年11月20-23日,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第六届教博会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成果,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成果,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开展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跨学科学习)实践成果,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成果,脑与学习科学实践成果,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成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成果,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体魄的校园新生态建设成果,发展学生积极心理、艺术修养和生涯规划的教育实践成果十大主题展开,期间将举办开幕式、闭幕式、特别活动、主题论坛、工作坊、发布会、签约仪式等近千场不同规模的系列活动。

(0)

相关推荐

  • 唯有自主创造方能开创未来

    陈静静 学校学习真正的意义体现在哪里?怎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这对国家教育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课题,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讲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自主创造取向的学习其价值将逐渐被认知.学习是 ...

  • 劳动教育不只在“田间地头”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不能"为了劳动而劳动",浙江省温州市黄龙第三小学以'五育'融合为理念,以劳动教育学习方式转变为核心,以学校为基点,建立了系统.完善.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努 ...

  • “素质学分制”的构想、实践及探讨

    [中文提要] 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的学校经历了一段较长的探索过程,逐步形成了现行的素质学分制.实践表明,素质学分制重新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具有全面的育人功能,是推进素 ...

  •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

    王文静 学生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中建立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因此,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一直是广大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 ...

  • 理清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脉络

    周彬 新课程的理念让我们兴奋不已,但新课程的实践却令我们步履维艰.随着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渗透,教师们越来越发现对理念的理解与接受,并不必然导致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生根发芽.于是,当我们面对新课程时,少 ...

  • 钟启泉: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挑战性课题

    引用本文请注明: 钟启泉.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挑战性课题[J].基础教育课程,2021(11):5-20. 21世纪初开启的基础教育课程 ...

  • OBE理念 | 树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要想教育走向现代化,教育理念要现代化,教育手段要现代化,教育要信息化,教学要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把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要注重从'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转变.' --李志 ...

  • 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于发友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最高规格文件,是新时代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重 ...

  • 教育评价改革才是“减负”的关键

    胡华 中小学2021年春季学期将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压力问题再次引发关注.近日,教育部公开表示,要对中小学作业进行减负,不仅要控制作业布置总量,还要提高作业质量.当前,针对中小学生减负,山东.陕西 ...

  • 照单清理不留死角 宁夏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坚决破“五唯”

    从3月18日起,全区各地按照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清理教育评价改革事项有关文件的工作方案>列出的"负面清单",集中对有关教育评价改革负面事项文件进行全面摸 ...

  • 教育评价改革如何破立并举 | 高教周刊

    构建系统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要评价就要有比较,就需要有一个科学指标体系支撑的奖优罚劣的体制机制.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构建起的分数比较.论文比较.职称比较, ...

  • 教育评价改革的学校思考|“三比三不比”,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学校是生命生长的沃土,评价是促进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正确 ...

  • 评论 | 新时代科学普及和无神论教育缺一不可

    撰文/郑念(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编辑/吉菁菁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 ...

  • 先“立”后“破”教育评价改革才能有效实施

    先"立"后"破"教育评价改革才能有效实施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吴维煊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态环境.如何进行 ...

  • 倪闽景:教师评价能力的提升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

    倪闽景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导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并提 ...

  • 教育评价改革,增值评价引人注目,衡水中学或掉下神坛

    教育评价改革,增值评价引人注目,衡水中学或掉下神坛 /// 教育评价改革,老师可能看不懂成绩单 昨日,发生了对教育影响深远的一件事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