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都是烟味,白茶中不能有,红茶却是特殊香气?这是为什么?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在亦舒的《曼陀罗》里,提到了八个字: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据说,此典故来自于唐玄宗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称誉。

一代唐王玄宗帝,本身就是“梨园师祖”,而杨贵妃有着一定的音乐才华,一点就悟。

二人志同道合,可谓是佳偶天成,皇上更对其宠爱有加。

如此便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但杨玉环能解玄宗语,却解不了天下人的疾苦。

她的爱人沉迷声色,不理朝政,最终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天下大乱,老百姓遭殃。

红颜祸水,是玄宗之蜜糖,百姓之砒霜。

类似的事件,也在茶圈中频频上演。

之前写过,若在白茶中喝到了烟味,不管是浓是淡,都代表着茶叶被存坏了。

故而,便有茶友来提问,“我喝到了一款带烟味的红茶,是不是也是存坏了,不能喝了?”

这样的说法,自己不敢苟同。

白茶与红茶,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茶类。

烟味对二者而言,亦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2》

白茶中为什么不能有烟味?

众所周知,当白茶没有受到良好的保护,受潮、跑气后,会产生一股闷味,不清爽的味道。

可能是巧克力味,也可能是酸味,还可能是仓味,诸如此类。

烟味,也囊括在了其中。

那是一股类似于农家烧柴做饭时,炊烟袅袅,柴火烧出来的烟味。

怎料,本应该是一幅美好的归园田居画面。

可这股烟味却不合时宜的,出现在了被存坏了的白茶身上。

烟味的生成,原因是白茶在长期储存的过程中,没有得到严密的密封,或是存茶环境过于潮湿。

使得空气中大量的水分与白茶相结合,产生了不良的化学反应。

如此一来,原本馥郁的茶香变得寡淡,让烟味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白茶的几大品类中,白毫银针产生烟味的概率最高。而白牡丹与寿眉若是受潮变质,生成烟味的概率较低。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差异,主要和白毫银针的身体结构有关。

白毫银针的芽头,饱满肥壮,呈笋壳状结构。

如果将其层层剥开,可以剥5-7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茶的难度。

既要将其彻底烘干烘透,达到标准含水量的8.5%以下,又要保证养分大量存留,原汁原味。

这需要制茶师傅拥有极其精湛的技术,以及老道的经验。

倘若因为急于求成,粗制滥造,缺乏耐心,很容易导致白毫银针的含水量超标。

后果,则是这款白毫银针在未来陈化的过程中,必定会历经重重阻碍。

含水量超标的白毫银针,生出烟味的几率会远远高于含水量合格的白毫银针。

若是再继续储存下去,情况会愈演愈烈。

烟味越发浓重,在冲泡、品饮的过程中,茶汤中都会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烟味。

并且,原本层次多变的毫香,花香,药香,粽叶香等,通通变得寡淡,甚至消失殆尽。

最终,这款白茶走向了发霉的道路。

因此,烟味于白茶而言,是毋庸置疑的“砒霜”。

《3》

带烟味的红茶,也是被存坏了吗?

不是。

红茶可以分为三类,红碎茶、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

而带有烟味的红茶,则是小种红茶中的烟小种。

你看,人家名字里就带有个“烟”字呢。

而它的烟味,并非受潮后才得到,而是来自于加工工艺,制作过程中全程带烟。

具体做法是,将小种红茶铺在青楼(专用于茶青萎凋和烘干的楼)上,不停在底下用火烧马尾松的松枝,从而形成缕缕轻烟。

青楼整体是三层的木构建筑,通常情况下,一楼是新采的茶青,需要萎凋的温度最高,它们吸到的烟味也就最重。

由此可见,烟小种在萎凋这步,便开始吸收烟味了。

在热气的作用下,茶叶的毛孔被彻底打开,大量吸收从而形成独特的香气。

故而,在冲泡烟小种的过程中,在沸水的作用下烟味再次被激发,释放到了茶汤里。

当然,这股烟味与白茶受潮后的那股沉闷气味中所带的烟味,并不一样。

烟小种中的烟味,是马尾松的松烟,故而准确来说,应该称其为松烟香。

从爱上桐木的碧水丹山,到渐渐沉迷这股松烟香,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烟小种的独特风味,才真正让人感受到了山涧的涓涓细流,山村的炊烟袅袅。

伴着晚霞,随风而逝,宁静、纯洁、缥缈。

但也有很多人买到了烟小种以后,却难以接受其中那股鲜明浓郁的松烟香,认为其太呛人了。

这个说法,见仁见智。

松烟香,是传统工艺红茶的特征,如今已成为了沧海遗珠般的存在。

真心喜爱烟小种,喜欢品烟味的茶友,往往会选择当年品饮。

浓郁的松烟香,往往令人如痴如醉。

而若是喝不习惯,也可以选择放一放再喝。

待烟味散去一些之后,汤水和烟味融合地更恰到好处,再去品饮也不迟。

但这个“放一放”,也要避免时间过长。

若是一两年后发现储存不当,受潮变味了,才是真正的可惜。

于红茶而言,烟味是“蜜糖”,且弥足珍贵。

《4》

不带烟味的红茶,正常吗?

当然也正常。

前面也提到,烟小种的松烟香来源于加工工艺。

如今,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工艺也在不断改良,从而出现了不带烟味的小种红茶。

它们的特点,则是以花香或花果香为主,人们的接受度更高。

带有“花果香,桂圆汤”特色的正山小种,也同样是好茶。

除此之外,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的加工过程,也没有烟熏的环节。

工夫红茶的工艺,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便完成了,没有使用任何东西熏制,故而不带有烟味。

我们福建的工夫红茶,包括坦洋工夫、白琳工夫和政和工夫,风味独特,却唯独没有烟味。

再说到红碎茶,就更加的简单了。

萎凋、揉切、发酵、干燥,大功告成。

既然如此,红碎茶也是不带有烟味的。

不同红茶的特色,各有千秋,坦洋工夫带红薯香,正山小种的桂圆汤,滇红甜香浓醇……

没有烟味,并非不是好红茶。

《5》

人和人是不同的,茶也是一样。

如果一味用同一种标准去要求不同茶类,很累而且徒劳。

更严重的是,会错过好茶,误会劣茶。

有人把带烟味的白茶当成宝贝,也有人对带烟味的红茶嗤之以鼻。

喝茶时,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张冠李戴了吧。

于红茶而言,烟小种的松烟香是美好的,喝起来愉悦至极。

而有烟味的白茶,却不值一文!

这同样告诉我们,思考任何事情,都要具备辩证的思维。

是蜜糖还是砒霜,取决于自己所处的位置。

站在不同角度,才能把问题看得透彻。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