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任正非、张磊的顶级哲学:真正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说:“长期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价值观。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说:“长期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价值观。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为什么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而真正的长期主义者不会在意短期收益:前期波澜不惊,后期增长迅猛

长期主义,是将努力累积成奇迹,它的本质,就是正确的路上,享受时间的福利。

任正非的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坚持什么?慢即是快。

这放在任正非身上,再合适不过。

任正非有一条准则为外界所称道:华为不做房地产。

选择最艰难、最慢的道路,这条路利润最低,但走得最稳。

在2000年的时候,深圳房地产行业开始迅猛发展,当年华为已经在全国小有名气了,那时候有老员工给任正非提议:反正我们现在有钱了,不如进军房地产,轻轻松松就能赚几百亿。”

但任正非一口就回绝了:“挣完了大钱,就不愿意再回来挣小钱了。”

后来房地产发展越来越猛,到2010年的时候,又有员工给任正非建议,华为可以进军房地产。

任老板坚持:“华为不做房地产!这个事早有定论,谁再提,谁下岗!”

从此,再也没人敢提房地产。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任正非始终认为,华为和房地产企业不同:华为的财富都在脑袋里,而房地产企业的财富都在口袋里。并且科技企业是有继承性的,今年创造出的成功,以后都可以发挥作用,而房地产卖出去没了就没了。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拿着凑来的21000元,在深圳创立了华为。他有一个梦想——成为世界一流的通信设备供应商。

1998年,华为出台了《华为基本法》。这个《华为基本法》,就是华为公司的“宪法”。基本法的第一条就是——“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在这期间,中途做房地产,可以爆发;中途做互联网,可以爆发;中途做资本运作,可以爆发。

但任正非从不为这些诱惑所动:“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二十多年来,只知爬呀爬,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鲜花,不被各种所谓的风口所左右,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

正因为任正非的长期主义,不为两岸的花香所动,像阿甘一样单纯和专注,华为才成了今天的华为。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国外商界。

(亚马逊CEO贝佐斯)

亚马逊(3120.830,+0.21%)创始人贝佐斯曾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启发来源于巴菲特。

有一次,在闲聊时,亚马逊CEO贝佐斯问起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长期主义者的字典里,没有“机会主义”与“速成主义”。

一句话,醍醐灌顶。

(股神巴菲特)

巴菲特举出这么一个例子:从1900年到1999年,道琼斯指数从65.73点涨到了11497.12点,涨了176倍。

176倍,很可观,对不对?但你知道它的年复合增长率是多少?答案会让你意外:仅仅只有5.3%。这样一个增长率,很多投资者都可以做到,只是他们嫌太低了,不愿意去做这样的投资。

但巴菲特不一样,他就愿意这样持续数十年的坚持,所以最后他成了超级富翁。

值得一提的是,99.8%的资产是在他50岁后赚到的。

长期主义源于概率成功论

有人会说,「长期主义」听上去很对,有科学依据么?

还真有,赌场和赌徒,大家都不陌生吧,仔细研究下来,其实里面暗藏着对“为什么要做长期主义者”的最佳解答。

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有一个掷骰子的赌博游戏。

规则是这样的:由专人投掷筛子,每个骰子的点数都对应100万美金,投掷出1点就是100万,投掷出6点就是600万。

你押对点数,就得相应的钱;押错点数,就扣除点数相应的钱。

比如,你押4点,打开之后是1点,你赔100万。但是如果你押6点,打开也是6点,你就会赚600万。

赌场赚钱么?赚钱,为什么,因为每一次掷骰子,赌客能赢的概率都只有六分之一,而赌场赢得概率是六分之五。

刚开始掷骰子时,可能会有一段时间里,投出6点的概率是远高于六分之一的,但是随着投掷的次数越来越多,出现6点的概率会越来越接近六分之一。

赌客能赢,凭的是运气,而赌场赚钱,凭借的是基本概率。

概率分布图,就是对「长期主义」最好的解答:只有把时间拉长,我们才能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得到确定的答案。

这也恰好证明一点:短期赚到的钱很多是因为运气,只有长期赚到的钱才是实力。

回到开头:“为什么要做长期主义者”,因为“科学”发话了: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必然”取得最后的成功;非长期主义者,只能得到“偶然”的成功,然后在一次次基本概率事件下,归于平庸。

长期主义操作法则

那么,如何做到长期主义呢?

大部分人理解的长期主义=坚持,相反,应该是在正确的道路上持续精进。

有四点值得反复推敲:

第一点、清晰的认知,这是长期主义的根本。

在这里,要明确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知道你的目标是无法一蹴而就达成的。你能做到不再“着急”、避免“焦虑”,因此也就避免了因为每天情绪起伏而带来的时间浪费和注意力流失。

其次,知道你的目标终究能够被达成。通过这个认知,你能做到坚定的前行,保持持之以恒的决心与勇气。

第二点,坚定的信念。

在有了清晰的认知后,就是保持坚定的信念 - 对以上两点认知的坚定信念。你需要非常相信你的目标是可以达成的,同时相信它的实现需要你付出足够长时间的努力。

第三点,根据信念制定原则。

在有了清晰的认知与坚定的信念后,就要依据信念去制定原则。

就拿做公司来说,如果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来看,最重要的是:财务、客户、流程、内部学习与成长。而现实中,财务与客户这两者间的关系在短期内常常矛盾,于是就需要CEO去制定自己的原则并长期执行。

比如:亚马逊的CEO贝佐斯就选择了“客户”,这就是他为自己和这家公司确立的原则。

(亚马逊CEO贝佐斯)

显然,原则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而是在认真研究与不断尝试下最终确定的。

第四点,根据原则严格执行。

“执行”看起来是最容易的一步,只要去做就好了,但其实恰恰相反。

就像很多好公司的股票一样,就算你在它价格很低的时候就买了,在周围人都悉数卖出、主流媒体看空股市的时候,你还能坚持不卖吗?

当周围人都在买房买车,买第二套房、换第二辆车的时候,你还能坚守自己制定的“自我成长”原则,每年将很多时间和金钱放在自我成长上,坚定的成长与学习长达五年之久吗?

当华尔街看衰亚马逊、亚马逊股价连续下跌的时候,如果你是它的CEO,还能继续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毫不动摇吗?

当这三个问题问出的时候,相信99.99%的人都在摇头。

所以,只有在经历了“执行”这一步的考验后,你才可能真正化茧成蝶。

长期主义:看世界的绝佳法则

最后,引用张磊在《价值》中的一段话:

“长期主义不仅仅是投资人应该遵循的内心法则,它可以成为重新看待这个世界的绝佳视角。

于个人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清醒;帮助人们建立理性的认知框架,不受短期诱惑和繁杂噪音的影响。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

于企业和企业家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格局;帮助企业拒绝禁锢的零和游戏,在不断创新、不断创造价值的历程中,重塑企业的动态护城河。

企业家精神在时间维度上的沉淀,不是大浪淘沙的沉锚,而是随风起航的扬帆。

于社会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热忱;无数力量汇聚到支撑人类长期发展的基础领域,关注教育、科学和人文,形成一个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正向循环。

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社会,只要在长期的维度上,把事情看清楚想透彻,把价值创造出来,就能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上。这是一条越走越不孤独的道路。这是一条越走越行稳致远的道路。”

以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