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别的年

按照惯例,除夕的下午,回农村老家上坟祭祖。之后,又去给为数不多的几位至亲长辈拜了个早年。

村北面的天平沟

      期间,听到村里的高音喇叭在反复广播,要求外地打工的返乡人员拿身份证到村支部备案,说是为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掌握情况,特别是去北京、天津等外省市的。想想也是,一到过年,平时安静的村子变得非常嘈杂,人来车往,对疫情的控制极为不利。村里年纪大的,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洗礼;岁数小的,也都通过手机充分了解到了相关信息。大家对政府的举措,表现得非常理解。
      晚上,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到凌晨,把一年的看电视时间都补了回来。但实际上,也是在开着电视玩手机、刷微信。春晚节目已经远没有几年前那么大的吸引力了。一方面是这几年网络微博、微信的迅猛发展,媒体信息渠道多元化;另一方面,大概也有审美疲劳的因素,人们对春晚的要求在逐年提高。人们也从前几年的打电话、发短信拜年,变成了发微信、视频拜年。
       初一早晨,睡了五个来小时之后起床,进了厨房,看到母亲已经烧好了水,准备煮饺子了。今年的饺子,是嫂子和姪女一起包的,做了一点改革,比往年多包了一个放硬币的。第一锅饺子煮好后,盛到碗里,姪女也被叫了起来,全家人一起吃。姪女吃到了第一个包硬币的饺子,之后,她拨了两个给我,我从其中的一个吃出了第二枚硬币,也算是运气不错吧。
                   大年初一的饺子 
       吃完饺子,刷手机微信时,看到确诊病例增加到了1287例,一天之间,增加了四百多例,河北的确诊病例也增加到了8例,形势变得愈发严峻。初二、初三是否出去拜年,被提上了议程。正好这时,堂兄来了电话,说村里广播,要求大家不要出村拜年,下午就不来县城了。这个电话,让我们做出了最终决定,后面两天还是不出去了。分别给大舅、二姨打了电话,说明情况,自己也算是外地打工返乡人员,还是等疫情过去之后,下次回来时再去看望。
      以前回家过年,一般都是腊月二十九到家,三十回村里上坟祭祖,大年初一在家里待一天,初二、初两天出去拜年,初四踏上返程,实际上真正在家的时间非常有限。今年的情况特殊,可以多在家待上两天。
      希望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早日击退疫情,以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