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苏记】九江石钟山:实证散文之典范(下)

(0)

相关推荐

  • 【老城故事】湖口老街竟然曾经还有这样的公馆,他的主人传奇的一生!

    老城故事系列(一) 丁公馆和他的主人 作者:邹胜军 我喜欢老城厚重的人文历史,喜欢与世居的老人聊天.在我心中,老人就是活地图,与他们促膝长谈,讲述过去,他们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我仔细聆听如获至宝.回忆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九江湖口石钟山古建筑及石刻

          九江湖口石钟山古建筑及石刻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双钟镇登山路22号石钟山风景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九江锁江楼塔东22.5公里.  石钟山风景区在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的东南岸,半 ...

  • 曾国藩与石钟山

    早在1997年春,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林薇小姐的陪同下,应邀来鄱阳湖口旅游观光.汤先生游览了石钟山.鞋山之后,主动提出捐资人民币27万元,为石钟山铸造一尊曾 ...

  • 湖口保卫战:黄文金迷信天险,清军水陆并进轻取城池

    [太平天国系列540,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局势堪忧,清军趁机反扑,韦昌辉的弟弟韦俊被迫放弃武昌,早就被咸丰皇帝任命为湖北巡抚的胡林翼终于如愿进入武昌办公.他的目标很大,并 ...

  •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0140

    0140-6 湖口阻暴风六七日,因却还九江,取陆赴南 昌,得绝句六首 一 日日埃风天地昏,孤篷塞默坐烦冤(1).长竿未探蛟龙窟,目断千帆傅浅原(2). [笺注] 陈三立到了湖口,游览石钟山,又到了嵩寿 ...

  •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0635

    0635-2 由九江夜趋湖口 一 五老看人往复还,风涛百里两三湾(1).石钟祗在竿灯末,传粥烟萝僧夜闲(2). [笺注] 陈三立乘船由九江驶向鄱阳湖口,写下了此二首诗.湖口即今江西湖口,旧属九江府,地 ...

  • 觅苏记·镇江金山寺:佛印留带(下)

    元丰八年七月,东坡过润州,准备到金山寺拜访佛印,以答谢对方帮其买地之情.<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七中载:"<僧宝传>云:东坡元丰末年,得请归耕阳羡,舟次瓜步,以书抵金 ...

  • 【觅苏记】九江石钟山:实证散文之典范(上)

    石钟山太有名气了,有很多人是从课本中收录的苏轼所撰<石钟山记>中得知的该山大名,比如季羡林在<游石钟山记>中谈到他在幼年时就喜欢读东坡此文:"爱其文章奇诡,绘声绘色, ...

  • 【觅苏记】眉山三苏祠:异禀多才(上)

    关于眉山苏氏的历史谱系,苏洵在<嘉祐集>卷十三<族谱后录>中说:"苏氏之先,出于高阳."而后他一路讲下来,之后谈到了唐代的苏味道:"其后至唐武后之 ...

  • 【觅苏记】眉山三苏祠:异禀多才(下)

    关于苏轼幼年读书时的情形,他在<众妙堂记>中称:"眉山道士张易简教小学,常百人,予幼时亦与焉.居天庆观北极院,予盖从之三年." 庆历三年,东坡8岁时,其父把他送到天庆观 ...

  • 【觅苏记】许昌小西湖:群贤汇聚

    三苏以及苏轼的儿子苏过都与许昌有一定关系,宋仁宗嘉祐二年四月,苏氏兄弟同中进士,突闻母亲病故的消息,苏氏父子三人返回四川奔丧.到嘉祐四年十一月服丧期满,又一同返京,他们乘船从岷江进入长江,到达湖北江陵 ...

  • 【觅苏记】凤翔东湖:初仕修湖(下)

    关于陈希亮的死因,苏辙在<龙川略志>中载有一篇颇长的故事,此文名<烧金方术不可授人>,文中记载东坡在凤翔开元寺得到了炼金秘方,僧人嘱咐他不可将此方传给他人.此前陈希亮也听闻到僧 ...

  • 【觅苏记】凤翔东湖:初仕修湖(上)

    宋嘉祐六年,东坡被任命为签书凤翔府判官,此职位的全称为:"将士郎.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这年东坡26岁. 签判一职主要是协助正职处理一郡事务,同时整理官署的各类 ...

  • 【觅苏记】广东惠州:合江楼、嘉祐寺:三迁居所(下)

    在正常情况下,被贬之官在贬地尽量少说话,更不会去参与和干涉当地的一些政令,因为言多必失,很可能给自己招来更大的祸,然东坡却不顾自身安危,他利用程之才的关系,为惠州当地解决了不少问题.对此,宋费衮在&l ...

  • 【觅苏记】杭州慧因寺、东坡石像:各言假真(下)

    对于苏轼三上奏章提醒朝廷拒绝接受高丽国所赠金塔之事,鲍志成在其文中分析说:"时任杭州知州的苏东坡获报后,连上奏状,建议哲宗'拒绝金塔','勿以贪示外夷',并称净源为'妄谈庸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