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苏记】九江石钟山:实证散文之典范(上)

(0)

相关推荐

  • 实验鹳山 邵恩延 ||《走读天钟山》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0310走读天钟山活动习作之14 走读天钟山 实验小学鹳山校区 五(3)班 邵恩延 "叮咚,叮咚!"哪里来的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告诉你们吧,我正在天钟山呢,随着郁达夫 ...

  • 行走九景衢之二:山不在高,有水则名

    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但对这个地方来说,则是"山不在高,有水则名",山因水出名,水以山称誉,演绎了山水相依的千古佳话. 这座山,名为 ...

  •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0635

    0635-2 由九江夜趋湖口 一 五老看人往复还,风涛百里两三湾(1).石钟祗在竿灯末,传粥烟萝僧夜闲(2). [笺注] 陈三立乘船由九江驶向鄱阳湖口,写下了此二首诗.湖口即今江西湖口,旧属九江府,地 ...

  • 觅苏记·镇江金山寺:佛印留带(上)韦力撰

    ·宋元祐四年六月,苏轼出知杭州,他赴任途中过润州,润州即今之镇江.苏轼在镇江游览了著名的金山寺,于此见到长老佛印,为此他写了二首七绝<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 病骨难堪玉 ...

  • 【觅苏记】九江石钟山:实证散文之典范(下)

    孟浩然说"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2021年9月14日,由熊先生开车,我终于来到了石钟山景区的大门前.这里的防疫措施颇为严格,在购票时不仅需要戴口罩,还要先出示健康保和行程码,我 ...

  • 【觅苏记】眉山三苏祠:异禀多才(上)

    关于眉山苏氏的历史谱系,苏洵在<嘉祐集>卷十三<族谱后录>中说:"苏氏之先,出于高阳."而后他一路讲下来,之后谈到了唐代的苏味道:"其后至唐武后之 ...

  • 【觅苏记】眉山三苏祠:异禀多才(下)

    关于苏轼幼年读书时的情形,他在<众妙堂记>中称:"眉山道士张易简教小学,常百人,予幼时亦与焉.居天庆观北极院,予盖从之三年." 庆历三年,东坡8岁时,其父把他送到天庆观 ...

  • 【觅苏记】许昌小西湖:群贤汇聚

    三苏以及苏轼的儿子苏过都与许昌有一定关系,宋仁宗嘉祐二年四月,苏氏兄弟同中进士,突闻母亲病故的消息,苏氏父子三人返回四川奔丧.到嘉祐四年十一月服丧期满,又一同返京,他们乘船从岷江进入长江,到达湖北江陵 ...

  • 【觅苏记】凤翔东湖:初仕修湖(下)

    关于陈希亮的死因,苏辙在<龙川略志>中载有一篇颇长的故事,此文名<烧金方术不可授人>,文中记载东坡在凤翔开元寺得到了炼金秘方,僧人嘱咐他不可将此方传给他人.此前陈希亮也听闻到僧 ...

  • 【觅苏记】凤翔东湖:初仕修湖(上)

    宋嘉祐六年,东坡被任命为签书凤翔府判官,此职位的全称为:"将士郎.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这年东坡26岁. 签判一职主要是协助正职处理一郡事务,同时整理官署的各类 ...

  • 【觅苏记】广东惠州:合江楼、嘉祐寺:三迁居所(下)

    在正常情况下,被贬之官在贬地尽量少说话,更不会去参与和干涉当地的一些政令,因为言多必失,很可能给自己招来更大的祸,然东坡却不顾自身安危,他利用程之才的关系,为惠州当地解决了不少问题.对此,宋费衮在&l ...

  • 【觅苏记】杭州慧因寺、东坡石像:各言假真(下)

    对于苏轼三上奏章提醒朝廷拒绝接受高丽国所赠金塔之事,鲍志成在其文中分析说:"时任杭州知州的苏东坡获报后,连上奏状,建议哲宗'拒绝金塔','勿以贪示外夷',并称净源为'妄谈庸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