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易丝·格丽克:私密的声音不会被公开表达取代 2024-08-05 21:37:25 作者:露易丝·格丽克来源:读立视角(ID:megoal_org) 2020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但因为疫情,本应在 12 月举办的颁奖仪式被取消。当地时间 12 月 7 日,格丽克在马萨诸塞州的家门外接过了奖章与获奖证书,并以线上方式发表了获奖演讲。在这场形式特别的演讲中,格丽克讲述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对她产生的深刻影响。同时,她表达了作为一位诗人的信念——私密的声音,可能会被公开表达所增强、扩展,但绝不会被取代。2020 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演讲译者:李琬审校:柳向阳 陈欢欢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大概是五六岁吧,我的脑子里上演着一场竞赛,一场能够选出世界上最伟大诗作的比赛。有两首诗进入了决选名单:威廉·布莱克的《小黑孩》和斯蒂芬·福斯特的《斯旺尼河》。我祖母的房子坐落于纽约长岛南岸的西达赫斯特村,当时我就在那座房子的次卧里来回踱步,像我习惯的那样,在脑中默默地而非出声地背诵布莱克那令人难忘的诗,同样,也在脑中默默地哼唱福斯特的那首沉痛、凄凉的歌。我为什么会读到布莱克还是个谜。我想在我父母家,除了更加常见的有关政治、历史的书和大量的小说,还有少量诗集。但我总是把布莱克和祖母家联系起来。我的祖母不是个好读书的女人,但她那儿有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还有一本小书,汇编了从莎士比亚戏剧中选出的歌词——有不少我都能背诵。我格外喜欢《辛白林》中的歌,或许当时一个字也不懂,却能清楚地听到那语调、格律、铿锵的祈使句,这令一个胆怯恐惧的孩童格外兴奋。“墓草长新,永留记忆。”我也希望如此。这类为了荣耀和至高奖赏而开展的比赛,对我来说是十分自然的事;我启蒙时期最早读过的神话里充满了这类比赛。即使在我很小的时候,在我看来,世上最伟大的诗就是高级荣誉中最高级的那种。这也是父母培育我和我妹妹的方式,我们要去拯救法国(圣女贞德),要去发现镭元素(玛丽·居里)。后来,我开始认识到这种等级制思维中的危险和局限性,但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发奖这件事却非常重要。会有一个人站在山巅,从很远处就能看见,那是山上唯一引人注意的东西。站在下面一点点的人就看不见了。▲露易丝·格丽克已出版中文诗集《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求》或者,我说的人在这里也可以换成诗。那时我非常确信,不知为何,布莱克一定知道我脑子里的这场比赛,而且对结果十分关心。我知道他已经死了,但我觉得他还活着,我能听到他对我说话的声音,被伪装起来了,但依然就是他的声音。我感到他只在对我说话,或是专门对我说话。我感到自己被选中,非常幸运;我也感到,我格外渴望和布莱克说话,而和莎士比亚一道,他已经成为我交谈的对象。布莱克获胜了。但后来我意识到那两首诗多么相似;那时和现在一样,我都被那出于哀伤或渴望的孤独的人类声音所吸引。随着我长大,我不断重读一些诗人,而在他们的诗中,我自己曾作为被选中的聆听者,扮演了重要角色。亲密的,诱惑的,往往是幽暗的、秘密的。不是那些站在露天竞技场上的诗人。不是那些自说自话的人。我喜欢这种协定,我喜欢这种感觉:一首诗说出的东西不仅必要,而且私密,它们是神父或心理医生会聆听的话语。我祖母家的次卧里进行的授奖仪式,因其秘密性,仿佛就是一首诗所创造的那种强大关联感的延伸:一种延伸,而不是违背。布莱克通过那个黑人小男孩对我说话;他是那个声音的隐秘源头。他隐而不见,正如那个黑人小男孩在那个漠然、轻蔑的白人男孩那里也是看不见的,或者看不真切的。但我知道他说的是真的,在他那暂时性的、必死的身躯之中包含着他闪闪发光的纯洁灵魂;我知道这一点,因为那个黑人小孩所说的,他对体验和经验的描述,不带有任何指责,也没有想要为自己复仇,只是传递着这样的信念:在那个他死后将要去的完美世界,人们会按照他真正的本质认识他,而他会带着莫大的喜悦保护那个更脆弱的白人小孩,防止他被过多的阳光晒伤。这个信念不是一种现实的期望,它忽略了现实,让这首诗令人心碎,同时也为它赋予了深刻的政治性。黑人小男孩不允许自己体验的伤害和正当的愤怒,他的母亲希望为他遮挡的伤害和愤怒,却被读者或听者体验到了。即使那个读者也还只是个孩子。但公共的荣誉是另一回事。那些我毕生都狂热迷恋的诗是我之前描述的那种诗,是包含了私人的的选择、密谋的诗,那些诗包含了读者或听者的重要贡献,他们倾听着诗中的一个秘密或一声怒吼,而且有时也参与了共谋。“我是无名之辈,”艾米丽·狄金森说,“你也是无名之辈吗?/那我们就是一对了——别声张……”或者艾略特:“那么我们走吧,你我两个人,/正当朝天空慢慢铺展着黄昏,/好似病人麻醉在手术桌上……”艾略特不是在召集童子军队列。他在向读者发言。与之相反的是莎士比亚的“我能否将你比作夏日”:莎士比亚并不是把我比作夏日。我在这首诗中,有幸偷听了炫目的精妙乐音,但这首诗并不要求我在场。在吸引我的那类艺术中,由集体发出的声音或裁决是危险的。亲密言词的不确定性增强了这种言词的力量和读者的力量,而正是读者的存在,鼓励着这种声音表达急迫恳求或倾诉秘密。当一个集体开始对这类诗人鼓掌、颁奖,而不是在放逐和无视他/她,这样的诗人会遭遇什么呢?要我说,这个诗人会觉得受到威胁和操控。这是狄金森的主题。并非全是,但常常是。在我十几岁时,我读艾米丽·狄金森最有热情。通常是在深夜,在上床时间之后,在客厅沙发上。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你也是无名之辈吗?还有我当时读的也至今更喜欢的那个版本写道:那我们就是一对了——别声张!他们会把我们赶走,你知道……当我坐在沙发上,狄金森选中了我或者认出了我。我们惺惺相惜,在不可见处相互陪伴,这是仅有我们知晓的事实,而我们的观点在彼此那里得到确证。而在这世界上,我们是无名之辈。但对我们这样生存的人,安居于原木下面自己的安全地带的人来说,什么会构成一种驱逐?驱逐就是当木头被移开的时候。在此我谈论的不是艾米丽·狄金森对青春期少女的恶劣影响。我谈论的是一种性格,这种性格不信任公共生活,或者认为公共生活领域就意味着概括会抹去精确,片面的真相会取代坦率的、充满感性的揭露。举个例子:假设这密谋者的声音,狄金森的声音,被特别法庭的声音所取代。“我们是无名之辈,你是谁?”这种断言一瞬间就变得险恶了。▲露易丝·格丽克于马萨诸塞州接受 2020 年诺贝尔文学奖奖章10 月 8 日早上,我惊讶地感受到刚刚描述的这种惊慌。光线太明亮了。声势也太浩大了。我们这些作家大概都渴望拥有许多读者。然而,有些诗人不会追求在空间意义上抵达众多读者,如同坐满的观众席那样。他们设想中的拥有众多读者是指时间意义上的,是渐次发生的,许多读者在时间流逝中到来,在未来出现,但这些读者总是以某种深刻的方式,单独地到来,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我相信,瑞典学院把这个奖颁给我,是想要奖励那种亲密的、私人的声音,公开表达可能有时会增强、扩展这种声音,但绝不会取代它。 小黑孩威廉·布莱克在南方的荒野我妈把我生养,我是黑的,但是啊!我的灵魂却洁白,英国的孩子洁白得像天使一样,可我是黑的,像是被掠夺去光彩。在一棵树下我妈教导着我,坐下来,白昼尚未炎热,她把我抱上膝头亲吻着我,用手指着东方,开始对我说。看那升起的太阳:上帝就在那里居住,放射着他的光,散发着他的热。人和兽,花朵和树木接受着黎明的舒畅,中午的欢悦。把我们安置在地上一点点空间,让我们学着承受一点爱的光线。这黑黑的躯体和这被太阳晒焦的脸,不过是一朵乌云,像荫蔽的丛林一片。因为等到我们的灵魂学会忍受酷热,乌云便将消逝,我们将听见他的声音,说:走出丛林,我的爱,我的宝贝,像欢腾的羔羊般地围着我金色的帐篷。我母亲就这样讲了,还亲吻了我。我就对小英国孩子也这样讲。当我脱离了乌云,他离了白云,我们就围着上帝的帐篷欢腾如羔羊。我将给他遮阳直到他能忍受酷热,高兴地倚靠在我们天父的膝前,那时我将站起来将他的银发抚摸,我将像他一样,他也将对我眷恋。*采用杨苡译文。见《天真与经验之歌》,译林出版社,2002。***“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艾米丽·狄金森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你也是无名之辈吗?那我们就是一对了——别声张!他们会把我们赶走,你知道。成为有名人物,多么可怕!多么乏味啊,像只青蛙,整日把你的名字向那仰慕你的泥沼念诵! — THE END — 赞 (0) 相关推荐 深夜文学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意王国 本文大约 4033字 阅读需要 24分钟 October 12 10月8日,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美国女作家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uck)获奖.诺奖的授奖词称:她精准的诗意语言所营造 ... 承认吧,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后,我们又认识了一位诗人 作者:Ansel 校对:LITCAVE工作室 配图:Online 很多人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布前喜欢做预测,仿佛天下文人尽在掌控,但瑞典文学院的这些专家评委却很喜欢打脸这些营销号,再次给出一个大家似乎闻所 ... 露易丝·格丽克丨别离 - NO.250 - 邓蔓中英文双语朗读露易丝·格丽克诗作<别离> 露易丝·格丽克 别离 夜不黑:黑的是这世界. 和我再多呆一会儿. 你的双手在椅背上-- 这一幕我将记住. 之前,轻轻拨 ... 读露易丝.格丽克的一首诗 读诗需要有一种一无挂碍的心境,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沉入,否则你根本无法进入诗,也就无从感受诗的意蕴.读一首诗不亚于读一本小说所费的时间及精力,同样从情感的体验上,收获也会不亚于一本小说. 尤其现代快节 ... 露易丝·格丽克 | 诗三首 预兆 我骑马与你相会:梦 像生命之物在我四周聚集 而月亮在我右边 跟着我,燃烧. 我骑马回来:一切都已改变. 我恋爱的灵魂悲伤不已 而月亮在我左边 无望地跟着我. 我们诗人放任自己 沉迷于这些无休止的 ... 亲近 露易丝•格丽克 文学时代微刊·总第5361期 欢迎关注·文学时代微刊· 亲近 露易丝·格丽克 文/陈建伟 题记:今天,获悉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汗颜,化成了这首诗. 她 诗如潮涌 ...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诗歌选读 中国网北京10月10日讯 2020年10月8日,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uck)获得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的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 ... 露易丝•格丽克 | 没有我们,世界仍是完整的 声音(随笔) (美)露易丝·格丽克 刘康凯 译 没有我们,世界仍是完整的.令人无法容忍的事实.对此诗人的反应是反叛,以图证明另一种情况.出于受伤的虚荣心.固执的骄傲或孤独的需求,诗人生活在与事实的长期 ... 格丽克2020诺奖演说全文:由集体发出的声音或裁决是危险的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每个人都需要做出牺牲,适应全新的环境."因为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原本应于12月5日至13日例行举办的"诺贝尔周",不得不在2020年宣 ... 露易丝·格丽克2020诺奖演讲:诗说出的是私密的 作者|露易丝·格丽克 译者|李琬 审校|柳向阳 陈欢欢 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生于1943年4月22日,美国当代女诗人.来源:诺奖官网 摄影:Daniel Ebersole 当我 ... 2020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发表获奖演讲:诗说出的是私密的 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在今年获得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很少在公开发表与获奖有关的演讲或访谈.12月7日,她公开发表获奖感言.以下为演讲内容. 演讲者|露易丝·格丽克 译者|李琬 ... 2020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中英文诗歌精选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已于10月8日揭晓,得主为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获奖理由是"因为她无可挑剔的诗意之声,以朴素的美感使个体的存在有了普遍性". 露易丝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她以写作拯救自己 作者:范静哗(博士,任职于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露易丝·格丽克诗集的中文译者,又名得一忘二) 2002年4月,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英文系读研的必修课基本修完,论文开题报告已经完成,这时候,多数 ... 今日分享丨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 / 灵魂应是随时飞起的鸟 / "...for her unmistakable poetic voice that with austere beauty makes individual ... 画下一颗心: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 北京时间10月8日19时,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正式揭晓,来自美国的77岁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奖. 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 露易丝·格丽克|当一个人生命中有了秘密,这个人的眼泪永远无法解释 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是二十一世纪第3位获诺奖的诗人,可见,人类一直在倡导对具有诗意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诗歌对于当代人精神生活的意义重大. 或许你还不了解这位现已名噪全球的诗人,那就一起来读她的诗吧, ... 露易丝.格丽克|每个吻都是真实的,每个吻都留下大地的面容 诗人 王俊雄 - 心灵音乐系列之冰风故事 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uck),1943年出生于纽约,现居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美国桂冠诗人(2003-2004),曾获普利策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