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第12章》孔子只是鼓励“读书做官”吗?
相关推荐
-
功名利禄 or 诗酒田园
话说 曾参,鲁国人,孔子的学生 家贫,是个孝子 每日三省自身 即便后来做官,也不失寒士本色 有次听同僚发牢骚说薪水太低 曾参就说 我两次进入政界,心境迥然不同 初入政界时,为了供养双亲 月薪三釜米,赶 ...
-
《论语》与我(三)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的意味似乎是否定的感觉,通常的解释为,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很少有仁德.当下社会遍布机心,巧舌如簧,每个人都很会说话,也很会自圆其说 ...
-
【图解】孔子与《论语》
[图解]孔子与<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言行的典籍,全书共20篇492章,一万余字.一般认为,<论语>是由孔子弟子所辑录. 孔子与<论语> ...
-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儒家文化的「忠恕之道」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上一篇,我们读到了孔子心中成大事者的两个特征: 一个是话不要说太满,但行动要努力,要敏捷,言能顾行,行能 ...
-
【第197期】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12章》孔子只是鼓励“读书做官”吗?
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12章>孔子只是鼓励"读书做官"吗? 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这里的"至"字, ...
-
【第193期】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12章》孔子对读书做官持何态度?
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12章>孔子对读书做官持何态度? 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①于谷②,不易得也." 这里的"至"字,与志向的" ...
-
【第322期】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12章》孔子因何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12章>孔子因何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3·12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王者,是指能够安邦治国,实行德政 ...
-
《论语·泰伯篇第1章》孔子为什么极力推崇泰伯?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泰伯:周朝始祖古公亶(音dǎn)父的长子.民无得而称焉:泰伯对让君事迹从不传扬,故"无迹可见&qu ...
-
《论语·泰伯篇第2章》孔子怎样论述学礼的重要意义?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音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本章中的"恭.慎.勇.直", ...
-
《论语·泰伯篇第8章》孔子怎样论述诗礼乐在人格养成中的作用?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诗来激发志趣,以礼来立身处世,以乐来成就修养." 孔子高度重视诗.礼.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
-
【第247期】音频学《论语·乡党篇第12章》“席不正不坐”体现孔子怎样的人生态度?
音频学<论语·乡党篇第12章>"席不正不坐"体现孔子怎样的人生态度? 10·12 席①不正,不坐. 席: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所谓"席不 ...
-
《论语·泰伯篇第10章》孔子指出社会生乱的哪些原因?
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疾:憎恨.不仁:指不符合仁德的人或事.已甚:太过分.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喜好勇力而又恨自己贫穷,就 ...
-
《论语·泰伯篇第11章》孔子因何说“骄且吝”者不足观?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妙的才华,如果他骄傲而又吝啬,那其他方面就不值得一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