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拾粹(7):威风凛凛玉雕鹰 古工朴素出磨蹭
相关推荐
-
古玉识趣(108):威风凛凛红山鹰 真章处处见特征
一件红山玉鹰的见真看点举例 玉鹰为古玉比较多见的题材,只是假仿遍地一真难求. 红山玉鹰的形制比较简明古朴,所以几乎有海量玉鹰可供把玩,但是真仿之间的判断则全靠细节考量的功夫了. 一件形制常见的玉鹰(图 ...
-
古玉真假博弈(细微处见真章)
作为古玉研究的老手,其实古玉研究我个人觉得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古玉研究,简单来说便是研习其过程,究证其细节罢了,馆藏真品对照手中的藏品,从器形,刀工,包浆,沁吃入的深度与晕染,整体的风化层(包括玉的 ...
-
古玉拾粹(9):古玉局部辨识的管窥基本功
整器全面考量是辨赏的基本要求,但局部辨识"管中窥豹"却是要具备的一种过硬的功夫. 任何一器绝对不可以局部定真伪,但是任何一个局部截面都要能解读出其所含藏的信息.所提取含藏信息量的多 ...
-
古玉拾粹(17):欣赏玩味探门道 急功近利藏热闹
假仿遍地.一真难遇. 但从品味辨玩的角度来说,无论真仿每一件藏品都是学习的材料.所谓真有真章.仿有仿点,"看点"是藏品的门道所在. 一件藏品上来,得其门道者可一眼判真伪,是建立&q ...
-
古玉拾粹(15):难遇高古真且精 幸见藏友存标本
一件标本级高古玉蚕的看点赏析 在假仿遍地.一真难求的大收藏时代,见到真古很难.遇到精品更是一种奢求. 藏友偶然请辨的一件玉蚕(图1,以下简称"此蚕"),恰是非常难得一见的高古玉精品 ...
-
古玉拾粹(4):文化期古玉打磨解玉砂痕迹特征
古代制玉不离解玉砂,无砂不成器, 现代堪玉当然要熟悉砂文化(参见<古玉学步(10):解玉砂痕一点通>). 漫说一个砂字可是不简单,八千年古玉文明同样经历了解玉砂的漫长行程. 五千年的文化期 ...
-
古玉拾粹(5):文化期古玉打孔特征(上)
原创一夫之2019-11-21 08:04:21 钻孔是古玉制作的一大难题,在工具简单的文化期,钻孔是一项带有高技术含量的技艺.尤其是新石器早期完全靠人力手工来完成,其难度可想而知. 文化期古玉打孔( ...
-
古玉拾粹(6):文化期古玉打孔特征(下)
原创一夫之2019-11-25 07:56:36 文化期古玉打孔大约有刮刻击打磨扩孔.桯钻打孔.管钻打孔.桯管复合打孔和砣具打孔(镂空)等五大类型(参见<古玉拾粹(5):文化期古玉打孔特征(上) ...
-
古玉拾粹(8):红山开孔有特征 系挂孔上辨磨损
原创一夫之2019-12-17 15:33:30 最是难辨识素器,文化期的素面玉璧尤其难如此. 文化期的素面玉璧无纹饰.型制上简单易造(图1),如果在沁.蚀上没有慧眼如炬的功夫,是很难辨分珠目的. 图 ...
-
古玉拾粹(10):浅看打磨工况 深察皮壳沧桑
原创一夫之2019-12-19 12:03:05 "瓷看底.玉看皮". 皮上看什么?浅看皮上的工况.深察皮上的沧桑(沁.蚀.包浆). 古工制玉的秘诀是解玉砂(参见<古玉学步( ...
-
古玉识粹(11):在在全真方为真 处处赏辨无疑问
过去"铲地皮"都是要有一定眼力见识的,有个行话叫做"二真必真.一假皆假".就是瞟一眼只要见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因素存疑问,那就不用再看了,因为一假皆假:如果第一眼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