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锐评】胡少浩||品读《桃花》思绪飞(3)


品读《桃花》思绪飞(3)
——读梨花雨《桃花》第三章
胡少浩
这一篇是在说礼仪。礼仪在山东,远比其他地方严谨。“礼、义、廉、耻、孝”,宗族观念到现在还是很强。山东人重承诺知礼仪,性格相当内敛。曲阜是礼仪之说的发祥地,枣庄离曲阜100公里,难怪规矩这么多。文中桃花父亲是国小校长必然是知书达理,桃花必然知道礼数很多,贵生小时候在滕县城里上了洋学堂……如今是青岛一家纺织印染厂的技术指导。在礼不下庶人的年代,两者之间是很好的搭配。
作者描绘了:“接三还四”的规矩,寓意“越过越滋”。也就是说新媳妇过门三天,娘家接回去住四天。可是,还有“接七还八”,越过越发;还有“对九”,越过越有;还有“对月”,越过越奢。
再看杨校长:拿出心爱的文房四宝、正章闲章,连昼搭夜挥毫撰写书法作品。……杨校长只觉得气脉畅通、心神合一,脊背之上热乎乎地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儿。他抓起小巧的宜兴紫砂茶壶,满饮一口明前碧螺春,铺下六尺“徽宣”,准备书写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五、之六,赠予亲家。作者研究了礼仪,懂得了书画,描写的恰如其分,惟妙惟肖。读者们舒适的看完礼仪之说,再喜看文房四宝,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下一步期待再看作者的酒文化,一定很有功力,更加的精彩!
喜看《桃花》09,桃花父母之间的柔情写的多么的好啊!即高雅可亲又不庸俗可笑,恰如其分,惟妙惟肖。正像一个人拿在手上的一块好玉,边磋磨边欣赏,好玉!好玉!

请看此文:“杨师母闻言莞尔,望向丈夫的眼神儿柔柔的、亮亮的、充满了欢喜和依恋。这个男人是受人敬重的,支撑着自己也被人恭恭敬敬喊一声'杨师母’。做女孩儿的时候,自己的容貌身段在家族姐妹中并不算出类拔萃。嫁进杨家几十年,反倒是渐渐地变得明艳起来。这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是拜这个男人所赐。在这个男人身边,她活得像一朵恣意绽放的花儿。即使她犯下可以'七出’之一的'无后’,这个男人也没有给她施放一点点儿脸色看。在这个男人的强势护卫之下,杨家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都不敢给她委屈受。得夫如此,也是几世修来的福份呀!”
老年人看后,直呼世间还是真有这样夫妻典范。年轻人贵生和桃花的一段一样精彩,父母的恩爱,儿女的表帅!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年轻人自然会看,而且照本宣科的学习也是一件好事。话外音告诉年轻人,媳妇来之不易,一定要懂得爱惜,千万不能赌气啊!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胡少浩,1969年12月入伍,在广州空军29团从事炮瞄雷达工作,历任战士、班长。1976年复员,在山东邮电工程公司工作,历任机务员、技术管理、副队长、队长,施工处长,设备部主任、工程管理部主任。2000年办理内退,2014年在联通公司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