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游徽州51:石桥上

(0)

相关推荐

  • 南何村复仇记:收拾“村盖子”

    村盖子,是一个村子里最恶的人,其恶势能盖住全村,故有"村盖子"之称. 何富贵在南何村算是头一号恶人,这怂不讲理,有些麻迷儿,又是个牛脾气,见谁不顺眼就骂就打,在村里比干部还爱管事. ...

  • 【行走徽州107】老竹岭脚:徽州东大门(昱岭关)下第一村

    [行走徽州107]老竹岭脚:徽州东大门(昱岭关)下第一村 司马狂/文 歙县有东西南北四乡的划分,但这个划分,其实并不是按照区域所处的四个方位来划分的.譬如歙县的旱南,其实位于徽州古城的东方.在歙县与昌 ...

  • 安徽渔梁坝被誉为“江南都江堰”

    若是去安徽歙县旅游,有一个地方必去,那就是被人赞誉为"江南都江堰"的渔梁坝.渔梁坝位于歙县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中,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它横截练江,使坝上水势平坦 ...

  • 童 年 往 事

    --谨以此文追忆我的故乡和我的童年 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从来没有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也曾经历过这样那样的人和事,有的人见过面吃过饭,一转过背也就忘了:有的人即便工作关系在一起经年 ...

  • 新安江水库移民——从歙县到旌德

    从歙县到旌德 孙孝华 微信版第614期   动  员   我的老家是著名的"三潭"枇杷之乡安徽歙县绵潭. 记得我12岁的时候,父亲从村里开会回家,告诉我们:国家要建设新安江水库,动 ...

  • 广宁大屋村、石桥崀村

    大屋村位于北市镇,始建于1788年,村中有10多座砖石结构的清代客家古宅.     仁善里门前直径30公分,高8.5米的石旗杆     旗杆石     村里以"仁善里"客家大屋最为 ...

  • 我的童年,我的小学

    乡愁永远是我心中的一道坎      小岔是个极其偏僻落后的村落,至今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对于教育有着与生俱来的隔绝,解放前,村里识文断字的人特别少,直到1975年左右,小岔生产队才投资修建了固定办学 ...

  • 南展区里的故事

      南展区里的故事            南展宽工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为解决黄河入海前地段的窄河道防洪防凌问题,确保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得已而修建的一项巨大 ...

  • 杜兴辉丨恩师门前的观音庙

    我的小学恩师水天民老师已离开我们二十一年了.自从我参加完水老师三周年后再也没去过他的老宅.而就在他的老宅大门外却盖起了一座观音庙,小小的庙宇听说是以前就有毁于文革了,现在的新庙是善男信女凑钱重建的,十 ...

  • 成才卜子,依然恋你(下)

    本文作者:卢丰 成才卜子,依然恋你(上) 成才卜子,从人文历史上说推崇教育.育人为先.大约五十年代初,第一个创办私塾学堂的便是这个村.我从小就听说这个私塾学堂有个姓杜的好老师,现已年逾八十的退休老教师 ...

  • 家乡纪事(12)—— “南头”的今昔变迁

    进入我的家乡上东峪村,村头有一片开阔的地方,叫"南头".之所以这么称呼,大概是因为村子整体顺着山沟呈南北走向,这个地方处于旧村的最南端,因位置而得名. 现在,沿进村道路两侧盖了许多 ...